通訊員 王文藝 安靜
“我在這個工廠上班,主要是做毛絨玩具,剛開始,我業務不熟悉,每個月也就2000多元收入,經過這么久的訓練,現在業務熟了,工資也漲到了3000多元,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在這里務工的也不少,我們搬下來之后,不僅把娃招呼了,也有收入了。”今年43歲的貧困戶孫海麗臉上洋溢著笑容。
她是家住漢陰縣雙乳鎮福源小區(二期)的一名搬遷戶,從去年8月以來一直在雙乳鎮民安毛絨玩具廠上班。該廠是通過蘇陜協作招商引資來的,帶動當地400余名群眾,50余名貧困戶就業。
為進一步解決搬遷群眾發展難融入難等問題,更好地服務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雙乳鎮積極通過蘇陜扶貧協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社區建工廠,圍繞工廠抓招商,加強社區建設,穩步推進易地搬遷后續幫扶。
解決好就業問題。社區工廠穩促脫貧。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建工廠。雙乳鎮積極運用蘇陜協作扶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易地搬遷社區福源小區(二期)周邊共建民安毛絨玩具廠、廣源門窗、文珍鞋業、格邦電子廠、紙藝廠等5家社區工廠,共吸納600余名群眾就業,其中帶動貧困群眾100余人脫貧。
支部引領發展產業促脫貧。按照“加入一個組織、發展一項產業、獎補一筆資金”的“三個一”產業扶貧模式,組織動員搬遷貧困戶將3000元實際入住后后續扶持獎勵資金和5000元的扶貧產業獎補資金,入股參與到農業產業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園區,通過“支部聯建、資源共享、產業聯盟”的三聯促發展模式,發展蝦藕混400畝、稻蝦共養100畝,通過務工、分紅等方式,讓搬遷戶投身到產業中,鑲嵌到產業鏈上,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
加強社區建設。加強集鎮社區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集鎮社區黨支部引領作用,配優配齊支部班子,健全支部管理制度;同時根據樓院分布狀況合理確定劃分網格,選出網格長、中心戶長,協助做好與搬遷戶的聯系溝通和信息傳遞;側重培養發展一批優秀回鄉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種養能手、務工經商能手及各類先進份子入黨,不斷為黨組織輸入新鮮血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加強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同時社區配套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平價購物中心、物業中心、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兒童托管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紅白理事中心,方便搬遷群眾日常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