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擁 通訊員 趙苗
澗池鎮位于漢陰縣城以東9公里處,東臨蒲溪鎮,南接鳳凰山脈,西臨城關鎮,北與鐵佛寺鎮和漢濱區沈壩鎮接壤;轄20個村2個社區,鎮域總面積127.6平方公里,188個村民小組,16513戶,總人口5.2萬人。澗池鎮因水而得名,最早的先民用木質筧槽將溪水引入街中水池以便飲居,故此得名“澗池”。受明清川陜大移民的惠澤,形成了特有的客家移民文化,至今集鎮老街“明清遺韻”古風猶存,還保留著“白墻黑瓦、石雕漏窗”的徽派建筑,皮影戲、花鼓、地蹦子等民間曲藝歷久彌新,燴面片、紅薯粉條等小吃聞名遐邇,書法傳承、家訓文化光輝璀璨,歷史人文源遠流長。
五年來,在漢陰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澗池鎮黨委緊扣建設美麗幸福澗池主題,團結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建設縣域副中心為重點,狠抓工業經濟、農業產業、項目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五大重點,經濟總量逐年增長,基礎條件顯著改善,發展質量明顯提升,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先后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鎮、國家衛生鎮、全省美麗鄉村試點鎮、省級生態鎮、省級教育強鎮,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唯實勵新、接力前行。澗池鎮新一屆黨委班子提出了“鞏固脫貧成果 推進鄉村振興 奮力建設月河川道綜合示范鎮”的發展藍圖,將緊扣縣域副中心的定位,以月河川道城鎮經濟帶為主軸,以北部山林經濟和南部生態農業為兩翼,以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旅游園區為重點,奮力實施項目帶動、產業富民、鄉村治理、黨的建設“四大工程”,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月河川道綜合示范鎮。一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堅決守住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化紫云南郡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138”模式,積極推進紫云南郡、軍壩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加快打造月河南岸、洞河流域、古石河流域三條鄉村振興聯片示范區,通過抓點示范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澗池樣板。二是按照“富硒糧油、優質果蔬”為主導,“蠶桑、畜禽、水產”等多種經營的思路,通過“園區引領、技術支撐、品牌先行、銷售為王”多措并舉,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推動農業由“農產品供給型”向“休閑觀光型”轉變;以重點鎮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為契機,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型產業,努力打造全市優質產業服務基地。叫響澗池燴面片的名片,通過以獎代補等措施,加快培育標準店和示范店,著力培育澗池美食產業;聚力推進樅嶺客鄉旅游綜合體建設,進一步挖掘提升傳統的家風家訓文化;加快培育洞河庫區沿岸萬畝優質特色林果產業,積極打造金花宮休閑養生文化產業園,著力打造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鄉村旅游新亮點。三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重點鎮建設,謀劃一批興鄉村、惠民生、強基礎、促產業的鄉村建設項目和一批擴容提質、交通建設、商貿物流、旅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全面完成316國道集鎮段改造提升工程,全力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陜南鄉鎮第一街,加快推進平澗路連接集鎮市政街道交通樞紐工程,按照重點突破、串點成線的思路,著力推進萬戶社區建設,加快老街片區開發,實施河濱路西段門戶區建設,逐步推進濱河路和兩座跨月河大橋建設,全面整治月河集鎮段,形成一河兩岸,交相輝映的靚麗風景。四是加快推動“321”基層治理模式與綜治中心平臺融合應用,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線索發現和執法啟動機制,加強執法響應調度,構建“村(社區)吹哨、執法隊報到、鎮呼縣應、上下聯動”的綜合行政執法機制。推進大棚房清理整治、農村亂占耕地違法建房專項整治和撂荒土地專項治理,落實河湖長制,加大涉水小作坊的監管和治理力度,不斷完善集鎮、沿河村莊院落、重點事業單位污水管網建設。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新一屆澗池鎮領導班子將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實干快干破除千難萬難,以知責擔責創造業績實績,為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建設月河川道綜合示范鎮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