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賴真超 吳靜文)2021年以來,漢陰縣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做到致貧返貧風險早發現、早干預,確保幫扶措施精準見效。
全覆蓋監測強基礎。該縣在安康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數據平臺基礎上,結合縣“321”基層治理大數據平臺,創新開發防返貧監測幫扶PC端和手機APP,將全縣10.4萬戶、31.1萬居民家庭成員、收入等72項指標80余萬條信息錄入,建成全量化數據中心,對監測對象范圍、幫扶主體、幫扶措施等進行系統監測。同時,打通行業壁壘,與醫保殘聯部門的病殘數據、民政部門的低保數據、住建部門的住房安全數據以及應急管理、衛健部門的災情疫情等實行共享,定期開展比對,隨時查詢基本指標、風險指標和抵御風險能力指標情況,為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互動式申報顯精準。該縣在“防返貧監測幫扶”手機APP中建立了“一鍵申報”平臺,群眾可以通過點擊APP中“困難申報”按鍵后直接填報相關信息申報風險,也可以通過點擊APP中“熱線申報”按鍵后直接撥通縣級防返貧熱線電話申報,還可以通過點擊APP中“視頻申報”按鍵后視頻連線村網格員進行申報。所有申報風險通過大數據平臺統計分析,綜合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因素,精準確定三類監測對象“缺什么”“什么弱”,按照“缺什么補什么,什么弱補什么”的原則,及時制定需求清單和任務清單,各鎮和行業主管部門“照單施方”“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消除風險。
流程化管理彰效能。為提升幫扶效能,該縣嚴格按照“風險發現、村初核、鎮復核、縣交辦、部門受理、跟蹤回訪、核實驗收、風險消除”8個環節流程,對確定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3類監測對象,分類施策落實幫扶任務。過程中實行電子督查,通過自下而上發現風險、自上而下落實幫扶、自下而上核實銷號,形成工作閉環。另外,通過大數據平臺篩選功能,定期對消除風險戶綜合情況進行排序,篩選出一定時間內變化不大的戶,進行回訪評估,研判家庭情況,落實普惠性政策,持續關懷鼓勵,及時消除潛在風險隱患,確保不反彈、不反復。
信息化賦能防返貧工作法,是漢陰縣依托信息化手段全方位筑牢返貧致貧防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基本實現了“多種途徑把問題全面撈上來,一個閉環把幫扶及時落下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