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馮友松 曾凱)“這次暑假實踐很有收獲,了解了村上移風易俗的情況、村干部的辛勞。師傅把我當他的女兒一樣看待,要求很嚴格。每周還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自身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近日,選派到漢陰縣雙河口鎮龍埡村“月村官”郭燕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暑假,漢陰縣創新實施大學生“周村官、月村官”實踐鍛煉機制,引導和鼓勵高校學生到機關和村(社區)鍛煉,參與學農支農實踐,通過“師帶徒”方式,將青年的成才與“三農”工作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與“傳承力量”。
定標準,優選對象,分領域定招募條件,明確到政府機關見習為本縣籍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二、大三在校本科生及非畢業生在讀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周村官、月村官”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讀本科及以上學生和畢業未就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學生,對標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質高、協調能力強、熱愛“三農”工作要求,通過自己申報、組織部門審核、崗前培訓等程序,最終優選77名到基層歷練成長。
明任務,跟蹤幫帶,實行“師傅+青苗”師徒結對,在政府機關見習主要協助師傅參與辦文辦會、政策宣傳、活動組織、調研走訪、收集民情信息、撰寫簡短信息等事務,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明確“周村官、月村官”需完成“貢獻1個金點子、幫扶1名困難群眾、開展1次村情調研、調解1次群眾糾紛、參與1次急難險重任務、策劃組織1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1次科普宣講、參與1次黨建文書檔案整理、撰寫1篇實踐體會手記或民生故事”。師傅通過跟蹤幫帶,以溝通交流、實地調研走訪、現場示范指導、案例分析等傳授工作方法、分享實踐經驗,幫助其完成既定任務,提升解題能力。
強管理,精準評價,簽訂實踐鍛煉協議,明確工作任務和安全責任,將無故缺崗和工作期間產生不良影響的人員,納入社會實踐活動黑名單并反饋所在高校,取消下一年度申報實踐鍛煉資格。搭建平臺亮曬實績,見習結束時,學生圍繞既定目標開展1次匯報和交流研討,并通過實地核實、現場問答、群眾評議、師傅點評等方式評價學生現實表現和實踐實績,根據評價結果按相關規定發放社會實踐生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