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建霞 劉東
金秋時節,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蠶桑專業合作社最后一批秋蠶迎來了喜人的豐收。蠶農們正搶抓農時,忙碌地采摘、銷售蠶繭。這小小的蠶繭,已然成為當地蠶農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走進蠶室,白花花的蠶繭飽滿厚實,密密匝匝地結滿了蠶蔟。十多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將成熟的蠶繭輕輕摘下,并剔除次品與壞繭。
蠶桑產業的發展,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也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我每季度都來,平時主要是下繭子、摘桑葉、削繭子,一年可以賺三四千塊錢。”今年64歲的歐小林一邊采繭一邊笑著說。
更讓蠶農們安心的是,園區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從幼蠶飼養到上蔟結繭,每一個環節都有技術人員現場把關,及時解決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科學的管理與專業的技術支持,降低了養殖風險,為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也極大提高了蠶農養殖的積極性。“秋蠶養了五張半,產量在700斤左右,全年養了5季,收入大概有十二三萬塊錢。”蠶農劉永琴說。
在山下的收購點,蠶農們陸續將新鮮采收的蠶繭運到這里按斤售賣,收購點內堆滿了一筐筐飽滿雪白的蠶繭。
收購點的工作人員表示,優質的種繭蠶蛹成活率高,收購價格也高于普通市場。在“優質優價”的良性機制帶動下,蠶農收入實現穩步增長,不少搬遷戶通過參與蠶桑產業鏈,真正實現了上樓安居、下樓樂業。
據了解,平梁鎮興隆佳苑蠶桑專業合作社共發展了1500畝蠶桑產業園,是漢陰重要的蠶桑產業示范園區。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已建成標準化蠶室21處、制種廠1處,同時推行工廠化多批次連續循環養蠶,帶動社區群眾致富增收。
“今年全面養蠶685張,這批秋蠶養了87張。為了更好地實現蠶桑產業延鏈強鏈,下一步,我們將以中小學生為目標客戶群體,結合產業優勢,打造蠶桑研學基地,聚焦制種、養蠶的過程,以及桑葉茶、桑葉食品的制作過程,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量身打造研學課程,讓他們從‘觀、養、做’等方面沉浸式、全方位體驗蠶桑產業魅力。同時,為了更好地將社區的年輕人融入產業鏈當中,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桑葉、桑枝的開發利用及文創產品研發,實現‘農文商旅’融合發展。”興隆佳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蔡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