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 (通訊員 郭楠楸)走進石門鎮雙豐村白芨種植基地,一座座白色透明的育苗棚錯落有致,一片片綠油油的白芨苗郁郁蔥蔥。山間,近百名農戶正忙著栽種培育好的白芨苗,松土、除草、挖坑、種苗,每個步驟井井有條、配合有序。
雙豐村山地坡度大,海拔高,土地資源稀少,林地面積豐富,全村287戶村民零星的散落在半山腰。長期以來,受地理環境限制,常規產業種植條件不成熟,發展之路舉步維艱,屬石門鎮深度貧困村。
中藥材白芨喜溫暖、陰濕的林下生長習性,正適合雙豐村的地理條件,且白芨經濟效益高、用途領域廣,產業前景好。2015年,返鄉創業成功人士楊憲偉看中了該村發展白芨中藥材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帶著子女扎根在雙豐村,成立了公司,開始了漫長的白芨種苗培育。
作為一項中長期產業,其投入時間長,技術要求高,為了培育出優質的白芨種苗,三年期間,他們多方奔走調研取經,在查閱資料、學習技術、聘請專家指導和多次實驗中,培育出了紫花三叉小白芨的優質苗種,高山上座座苗棚層巒依附,棚內株株嫩苗簇簇相擁,連片的嫩苗吐露著新綠。
如何抓好村內龍頭公司的示范引領,在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還能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這是一個新的難題。結合雙豐村的實際情況,村兩委多方走訪調研,確定了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的大方向。依托秦盛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通過組建以黨支部引領的“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抱團發展模式,由公司統一流轉土地并提供苗圃、技術、銷售等服務和保障,農戶通過勞力在合作社務工折算股金,無勞動力的通過資金量化折股,在采收、銷售完后,按股金進行利潤分紅。中草藥種植生長環境要求高,鋤草除蟲等管護都需要人工操作,這也為股民在家門口提供了長期穩定的勞務機會。目前,已同步吸納了全村116戶農戶入股。
“我在這里干活一天能領100塊的工資,對我們這些不容易出門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就業機會,既賺夠了股金,還補貼了家用,一年下來還有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紅,不用背井離鄉就能過上有盼頭的日子了”該村貧困戶劉文方告訴筆者。
通過村企合作,現已建成37座白芨育苗大棚,300余畝種植示范基地,累計發放勞務工資100余萬元,在采收銷售后預計畝產年增收一萬余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擴大育苗種植規模,修建白芨加工廠房,建成集育苗、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產經營格局,把白芨產業真正培育成為全村的富民產業”雙豐村支書王遠平說道。
高山上,白芨苗在泥土的掩映下隨著微風輕輕擺動。時間的見證下,土地里將結出豐碩的果實,為這座村莊帶來驚喜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