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廖霖
“行子要拉直,窩子要打深,肥料要給足,種子要選好,這樣才能長出大魔芋。”嵐皋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干部唐久樹在魔芋種植現場向村民介紹。
1963年出生的唐久樹,從1981年開始,先后在官元鎮、石門鎮、四季鎮工作。由于身體原因,2008年他從領導崗位退下來,調到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工作至今。從行政單位一下轉行當技術干部,加之當初已經接近50歲,跨度之大,讓他剛開始工作時有點力不從心。但他通過不斷學習,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熟練地掌握了魔芋栽培、管理、防病、貯藏等業務方面的關鍵技術。
城關鎮聯春村是縣魔芋局包掛的脫貧攻堅村,全村共9個組、525戶20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6戶650人,任務重,壓力大。通過發展什么產業脫貧,是唐久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魔芋是嵐皋的特色產業,中高山區域是主導產業,尤其以林下魔芋為代表的“嵐皋模式”在國內影響很大,但在聯春村這個中低山村,前幾年并沒有把魔芋當做重點產業進行發展。在廣泛調查研究,大量走訪農戶的前提下,魔芋局決定在7組、9組大力發展魔芋產業。
為了有效增加貧困戶收入,降低貧困戶的生產風險,在政府支持下,魔芋局通過招商引資的辦法,引進了嵐皋縣民意農業發展公司進行規模化發展,實行園區化建設,成功創建了“嵐皋縣平溪有機魔芋園區”,總規劃面積5080畝,規劃區內貧困戶42戶。
找到了項目,42戶貧困戶擺脫貧困就有了希望,唐久樹顯得十分興奮。在公司建設過程中,他主動要求到第一線,幾乎天天在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他在心里算了一筆賬:1500畝退耕還林補助費和土地流轉費每年共13萬余元,加上在園區務工收入90余萬元,總收入將超過100萬元,有了這個魔芋園區,7組、9組42戶107個貧困人口就能如期脫貧。
田間地頭指導技術時,唐久樹總是大聲喊著、說著,耐心地指導農戶,腳上腿上沾滿了泥土他也從不在乎,每天從早忙到晚。有朋友說:“那么多退居二線的干部都自由自在,你真是自討苦吃呀!”唐久樹笑著說:“組織培養我這么多年,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對得起組織的信任,要帶領更多人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