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姝特 張若男
走進嵐皋縣佐龍鎮易地搬遷安置點,一條條道路寬闊整潔,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一家家社區工廠拓寬就業門路,一張張笑臉隨處可見。處處呈現和諧氣象,搬遷群眾正開啟美好新生活。
近年來,為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佐龍鎮按照“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的要求,以“向搬遷群眾提供優質、高效、邊界、規范的便民服務”為抓手,用心構建安置點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實現“鄰里和睦、社區和諧、精神充實、就業充足、生活便利、內外相融”的目標。
能安身,配套設施“軟”“硬”兼顧
佐龍鎮將學校、衛生院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硬指標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安置點公共服務功能,所有安置點均設置戶籍管理、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社區服務等一站式服務窗口。在易地搬遷安置點,隔三岔五會舉辦各類培訓教育活動,促進社區內外團結和睦。
此外,佐龍鎮在安置點開展感恩、道德、文明禮儀、家庭美德等軟環境教育培訓,結合傳統節日的特色節慶活動,組織搬遷群眾開展文體活動,增強搬遷群眾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安置點還推選一批威望高、素質好的群眾調解鄰里糾紛,召開院壩會,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目前,佐龍鎮搬遷點已成立日間照料中心1個、兒童活動中心1個、圖書室閱覽室1個、文體活動室1個。
可安穩,“一戶一人”穩定就業
“工廠就在家門口,能打工賺錢,還能照顧家里,掙錢持家兩不誤。”說起搬遷后的新生活,正在嵐皋縣科貝爾有限公司佐龍分廠上班的張才霞滿臉喜悅。2019年6月,舉家搬到安置點后,48歲的張才霞參加了縫紉班培訓。如今,她在家門口的社區工廠找到工作,有了穩定收入,生活也越過越好。
搬遷前,佐龍鎮提前摸底、謀劃就業服務,采取“組織安置、自主安置、委托代管”等模式解決搬遷群眾的生活就業問題。按照安置點全覆蓋要求,建設就業服務所,精準統計用工和就業需求,采取“搬遷戶+產業園區+就業”模式,為搬遷勞動力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的就業創業服務。在安置點,還設立了人社服務窗口,通過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搬遷群眾、周邊企業崗位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周邊產業崗位優先聘用搬遷群眾、社區公共服務崗位優先推薦搬遷群眾等多種方式,千方百計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累計對搬遷勞動力開展崗前就業技能培訓20余次,穩定就業1347人,基本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更安心,公共服務貼心便民
“以前住在大山上,房是土墻房,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年收入只能靠那點荒坡地。現在好了,住的是這么寬敞明亮的房子,吃穿不愁,用水用電穩定,去社區辦事也方便。”從正溝村搬遷到安置點的首批搬遷戶趙章弟說。
公共服務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安置點完善基礎設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對吸引并穩定搬遷群眾至關重要。在安置點,除日常生活必備的醫院、學校、超市以外,還規劃有便民服務中心、紅白理事會中心、警務服務中心等場所。
“佐龍鎮搬遷安置點的規劃設計切合農村實際,以滿足百姓生產、生活需求為主,預留后續產業發展空間。安置點的水電、交通、醫療、教育、商貿等配套設施齊全,彰顯了搬遷前后公共服務差異。”佐龍鎮黨委書記畢雙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