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梅)入汛以來,嵐皋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全力筑牢地質災害“防護網”,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聞“汛”而動,指揮調度在一線。嵐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地質災害防治聯席會議機制高效運轉,指揮體系前移。每一輪強降雨來臨前,縣應急、自然資源、氣象、水利等部門均進行集中會商,精準研判風險,并通過“123”叫應機制,將預警信息與行動指令直達鎮村一線。各鎮村干部聞令而動,按照“防搶撤”預案,迅速組織危險區群眾轉移,確保“應轉早轉、應轉盡轉”。
向“技”借力,監測預警“不眨眼”。在城關鎮羅景坪社區的一處滑坡隱患點,新安裝的裂縫監測儀正持續將數據傳回縣監測平臺。“我們布設在全縣233個隱患點上的‘電子哨兵’正24小時站崗,一旦數據異常就會自動報警。”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技術支撐單位的專家和運維車輛全程駐守,確保一旦發生預警,能夠第一時間奔赴現場核查處置,為“早盯撤”措施提供精準支撐,讓防控更智能、更高效。
未雨綢繆,全民共筑“安全堤”。入汛以來,覆蓋所有隱患點和風險區的應急演練與宣傳培訓已全面鋪開。嵐皋縣財政足額保障的群測群防補助、監測員保險已發放到位,解除了基層防災人員的后顧之憂。與此同時,各在建工程標段被全部納入全縣應急工作群,接受統一調度監管,嚴防人為工程活動引發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