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寧 黨欣春 黎豐艷
初冬時節,走進寧陜縣皇冠鎮興隆村香菇大棚,村民正在忙著整理菌袋。“今年種了2.8萬袋香菇,預計純收入有4萬多元,算下來比打工強多了。” 村民周康學高興地說。
近年來,皇冠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黨支部+企業+貧困戶”“黨支部+園區+貧困戶 ”等多種黨建扶貧模式,按照“鎮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要求,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香菇小鎮打造致富主渠道
皇冠鎮依托良好的林業資源,通過招商引進香菇小鎮項目,預計總投資4.5億元,項目規劃總面積3285畝,以皇冠鎮朝陽溝、河心堡為基地中心,向四周輻射至興隆村、南京坪、油坊坪等區域,計劃實現年產食用菌1000萬袋。
“只要你想干,每天都有活干,每天100塊錢,并且就在自家門前。”興隆村脫貧戶儲召翠介紹,自己已經在村里的香菇大棚務工幾個月了。
鄰鎮村民羅仕蘭一邊在大棚里熟練地剝袋一邊說:“我們家雖然不是貧困戶,但是必須得勤勞肯干才能有好日子。聽說這里常年都有活干,我和村里的3個婦女都趕過來了。”
據了解,該香菇小鎮項目已經完成一期建設工作,建成香菇大棚98座,發展菌袋 140萬袋,帶動200余人實現就近務工。
園區帶動特色產業添后勁
2019年,皇冠鎮全面建成雙河村現代農業園區,共設金東林麝繁育養殖園、秦雙中蜂養殖基地、鮮食玉米種植基地、林下藥材種植基地、冷水魚養殖基地和袋料食用菌種植園六大板塊。
“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勞務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帶動雙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1戶205人,預計可實現人均增收1200元。”皇冠鎮鎮長介紹,園區的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實現了農民穩定增收,加快了農村發展,助推了脫貧攻堅后續鞏固與鄉村振興戰略逐步融合。
在駐村“四支隊伍”和鎮村干部的精心謀劃下,興隆村現代農業園區全面建成。干部群眾播種、施肥、管護,建成了千畝油葵基地,打造了油菜花觀光產業鏈,并結合養蜂、榨油等產業,讓留守本村的群眾在種植、管護中務工增收,油葵收割后榨油還能得到分紅受益。目前,園區累計為村民發放勞務費近48萬元。真正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了村村有園區、戶戶有產業的良好格局。
旅游開發助推扶貧新模式
皂礬溝生態養殖及休閑娛樂項目位于南京坪村皂礬溝,溝內青山綠水,景色宜人,是休閑度假的好去處。該項目占地150畝,集冷水魚和大鯢養殖、垂釣、燒烤、露營基地為一體,已累計完成投資8600萬元,魚塘及其配套設施已建成,完成景區道路硬化、綠化、景區門樓,建成魚池18個,養殖水面達8000平方米,投放魚苗30萬尾。
村民石維春的家就在冷水魚養殖基地附近,他在養殖基地務工了兩年,主要負責日常養護及消毒等工作,每月工資3000元。提起收入,石維春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反正是在屋里耍到,這樣收入還算是可以的。”
隨著生態旅游的開發,皇冠鎮全力打造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健康小鎮。將特色養殖與旅游開發相結合,依托旅游業發展帶動養殖業進一步發展,同時通過旅游帶動本地勞動力就業增收。
秦嶺花谷塑造美麗新農家
今年5月16日,興隆村秀才組動工修建觀賞大棚,集花卉培育、花卉扦插、花卉種植為一體,主要栽種繡球、月季、薔薇、滿天星等花卉。除了一部分花苗從西安引進,還派了8名婦女在西安學習插花育苗技術,把先進的技術學回來帶動其他婦女實現了在本村就業。
歷時5個多月,興隆村八寶安置社區建成花卉溫室大棚1280平方米,用于花苗扦插培育。目前各村(社區)正在組織附近勞動力抓緊時間栽種花苗,帶動務工100余人,預計2021年秦嶺花谷將全面完成。
“秦嶺花谷建好后,皇冠鎮的每個村和道路兩旁的空地全是五顏六色的繡球花、月季花,既能拉動當地的旅游經濟,又能帶動村上的剩余勞動力就近就業。”皇冠鎮黨委書記譚康寧告訴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