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彬焱 吳亞楠
“從跟梅子鎮簽約到順利投產運轉只用了3個月,這樣的‘加速度’讓我們對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常芳華站在社區工廠里,注視著生產線忙碌的景象回憶。
現年38歲的常芳華,來自寧夏銀川市。這位跨越千里而來的“異鄉客商”,帶著技術和資金扎根寧陜縣梅子鎮,不僅讓自己的創業路越走越寬,更帶動一方發展,激活了梅子鎮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從事食品加工行業多年的常芳華,一直為酸菜加工廠選址犯難——酸菜加工對原產地蔬菜新鮮度、室外溫度、氣候及人工成本要求極高,“加工廠選在哪里”成了她的心頭難題。2023年,一次寧陜招商直播推介會讓她眼前一亮,當地優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真誠的招商態度深深打動了她。再加上商業合作伙伴的推薦,常芳華迅速動身前往寧陜實地考察。
“工廠位置交通便利,政府還為我們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份熱情特別實在。”談及落戶原因,常芳華坦言,寧陜“保姆式”的營商環境徹底讓她吃下定心丸。2024年1月16日,寧陜縣常來常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梅子鎮安坪村正式成立。這家以酸菜為核心的企業,集生產、加工、銷售、運輸、貯藏及相關服務于一體,廠房面積約1000平方米,從簽約到投產僅用3個月時間,跑出了項目落地“加速度”。
項目落地,連鎖反應迅速顯現,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讓安坪村村民在家門口端上了“就業飯碗”。“現在在廠里上班,每月能掙5000塊,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常總信任我,讓我做廠長,我肯定盡職盡責。”村民廖永慧笑著說。
“夏天會吸納20多人,冬天差不多30多人,工資從每月3000元到5000元不等,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就業。”常芳華介紹,像廖永慧一樣在廠里務工的本地村民有二三十人。
酸爽可口的酸菜,新鮮是“靈魂”。為保證食材品質,常芳華把目光投向了當地菜農的提籃。“只要當地菜農有能做酸菜原料的新鮮蔬菜,我們都收。春夏季節,基本每月能收當地新鮮蔬菜10噸左右。”依托本地原料,工廠投產以來,酸白菜、酸包菜月產量穩定在10噸,夏季成品1500箱、銷售額7.5萬元,冬季成品2000箱、銷售額15萬元。更重要的是,企業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為當地培育了一批技能型人才,為后續產業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處處留心皆商機。一次偶然的聚會,常芳華品嘗到村上村民自制的干四季豆,口感極佳。細聊后得知,不少村民會通過自然晾曬的方式處理新鮮蔬菜,既能保留食材本味,又能蒸發多余水分便于儲存。這個發現,讓她萌生了發展第二產業的想法。
2025年3月11日,寧陜縣芳華錦盛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梅子鎮生鳳村成立,主要經營農副產品銷售、初級農產品收購,主打干制蔬菜、菌菇、野生蜂蜜等寧陜“干貨”。公司預計年產量300余噸、年收入120余萬元,可帶動生鳳村周邊30余名勞動力就業。
“我們的產品通過線下線上雙渠道銷往全國,銷量不錯。” 在穩固線下渠道的同時,常芳華還探索線上突圍,開起了直播。目前,她全平臺粉絲量達1.3萬人,視頻內容以在寧陜收集農戶山貨為主,累計瀏覽量超500萬,已幫助農戶銷售山貨5萬余元。
據悉,常芳華還積極在寧夏銀川市籌建3家“寧陜山珍”展銷館,讓寧夏人民嘗到寧陜味道。
“有當地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作保障,我們這些‘異鄉客商’,會更加安心創業、放心發展,努力發揮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作用。”談及后期發展,常芳華信心滿滿,“我們將持續拓寬線下銷售網,爭取讓更多外地朋友品嘗到咱們寧陜酸菜、寧陜美食,同時,做大做強線上銷售,通過自媒體直播,讓寧陜山珍走向全國,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