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郭家斌)今年以來,石泉縣人社局聚力追趕超越,大力實施“轉移就業拓展、自主創業扶持、職業培訓賦能、社保能力提升、人才智力支撐和公共服務優化”六大工程,探索建立就業創業扶貧“技能提升三機制、就業創業五促進和人才權益三保障”的“三五三”工作模式,著力推進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創業致富,為全縣脫貧攻堅、追趕超越、“三宜”石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和充分的社會保障。數據清洗后,全縣共有法定貧困勞動力8037人,其中有就業創業意愿的勞動力5261人、有技能培訓意愿的2000人。截止目前,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4999人,完成任務的99.8%;已開展技能培訓1655人,完任務的82.8%;開發公益性崗位757人、完成任務的126%,走在全市前列。
建立技能提升“三機制”。統分結合機制。建立技能培訓由人社部門統籌抓總,相關部門配合、鎮村組織人員、分工負責、長短結合、分層分類培訓工作機制,確保“職業教育一個不少,有培訓意愿的勞動力一個不閑”的培訓目標實現。由縣職教中心和安康技師學院負責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的職業教育,各中標培訓機構負責短期就業技能培訓,縣農林科技局負責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按需培訓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對有轉移就業和技能培訓意愿的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提升培訓;對貧困勞動力實行住校全封閉培訓,并給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交通費補助;對沒有轉移就業意愿的人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對企業新招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對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的勞動者,給予培訓補貼。培訓就業機制。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培訓合格直接安置到企業就業;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確保培訓就業率達到80%、培訓創業成功率達70%以上。今年8月開展的第一期修腳師訂單培訓,86人順利結業并走上就業崗位。
建立就業創業“五促進”模式。優化政策促進就業。制定印發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免費職業介紹、轉移就業交通補貼、免費技能培訓及交通生活補貼、特設公益性崗位、公益專崗、穩崗補貼和培育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創業孵化基地補貼等優惠政策。積極向上爭取就業專項資金1300萬元,1-8月兌現就業創業資金334.4萬元。深入開展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文化”為主的“創業就業促脫貧、文化服務進百村”活動,全面提升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政策知曉率。已開展政策宣講90余個村(社區),現場求職、培訓報名達 1000余人,為企業推薦用工480余人。逐村政策宣講活動,得到省市人社、宣傳部門充分肯定,陜西宣傳網、省市人社部門網站和安康日報等媒體報道,并作為理論宣講典型向中宣部推薦。建立基地促進就業。用足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著力打造“孵化基地+創業戶+就業”、“社區工廠+就業”和“勞務基地+就業”等就業創業扶貧模式,促進貧困勞動力內轉外輸。在鞏固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池河鎮西苑社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后柳根藝奇石創業孵化園的同時,新建石泉創業促就業扶貧基地、石泉縣教輔基地、龍庭家居建材基地、鬼谷莊文化眾創空間和中壩作坊小鎮能工巧匠等5個創業孵化基地,入駐創業實體350余家,提供就地就近就業崗位2000余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新建池河兒童服裝加工廠、電暖爐桌加工廠2個社區工廠和古堰樂嘉購物超市1個,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與上海天坤集團和江蘇常州人力資源公司簽訂長期勞務用工協議,建立勞務輸出基地,著力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發展產業促進就業。大力扶持工業企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和電商發展,著力打造“工業園區+就業”、“公司(合作社)+農戶”、“文化旅游+就業”和“互聯網+農產品”等就業創業扶貧模式。結合工業經濟發展,依托工業園區,積極開展企業招用工服務,落實企業招用貧困勞動力一次性崗位補貼、崗前培訓補貼和社保補貼等政策,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結合農村產業發展,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農民培養力度,以增強農村勞動力發展主導產業的能力,支持饒峰驛站、六臺山實業、珍佰農農業、嘉盛實業等現代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帶動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切實解決勞動年齡以外的貧困人口就業難題。結合全域旅游產業發展,扶持文化旅游和服務業方面的創業實體,全方位支持新型文化旅游、生態旅游和休閑旅游等產業發展,培養旅游創業就業新的增長點。加強電子商務創業培訓,扶持電商創業,增強富硒農產品附加值,切實解決貧困家庭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入駐大學生孵化基地的天眾源生態科技公司把熨斗白菜、云霧山高山蘿卜等農產品搭載互聯網直通車,成功入駐天貓、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富硒大米單價賣出7-8元/公斤。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切實搞好項目推介、創業指導服務、創業擔保貸款扶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就業。1-8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524萬元、扶持創業430人,發放創業貼息貸款2000萬元、支持10個小微企業發展,帶動就業2000余人。人崗對接促進就業。搜集整理縣內外用人單位招用工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和創業就業政策,每半月匯編一期《招工信息》下發到全縣各脫貧攻堅工作隊、貧困鎮村、有關單位和企業,同步在縣政府網、石泉發布、縣人社局網、縣扶貧網、縣人社局公眾微信平臺、縣電視臺和戶外電子顯示屏等媒介發布,著力打造“用工需求+求職意愿+信息發布”的“人崗對接”就業服務模式,提升轉移就業針對性和實效性,得到省市人社部門高度評價。
建立人才權益“三保障”模式。人才智力保障。創新建立人才引進培養、人才激勵和人事管理“三大”機制,全面落實扶貧工作人員工資福利、社保待遇、特設崗位和公益專崗等政策,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今年以來,為全縣11個單位招聘引進重點院校高層次人才17名,為11個鎮招聘扶貧工作人員11名,為全縣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67名、特崗教師60名。勞動維權保障。完善勞動關系預防調處、農民工工資保障治理、投訴網絡、規范執法、貧困勞動力維權和勞動爭議案件裁審銜接“六大體系”,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今年以來,共受理勞動者投訴案件38件,立案查處19件,協調處理19件,為165名勞動者補簽了勞動合同,為32名勞動者補繳社會保險64萬元,為13名勞動者退還押金(工作服)2600元,累計為2178名農民工追討工資3861萬元。社保權益保障。全面落實社會保險政策,認真做好貧困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和待遇落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不留死角。統籌做好五項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全民參保登記、社保卡發放應用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切實保障全縣居民社保權益,不斷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五個不出村”的快捷服務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七到位”工作,得到省人社廳“放管服”督導評估組的充分肯定,并作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