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網訊(記者 袁晨 通訊員 劉傳剛 曹靖)安康市石泉縣針對本縣域內貧困人口量大面廣的現狀和有關健康扶貧及醫改的方針政策,優化整合醫療資源,及時組建縣醫院和縣中醫醫院兩大醫療集團,逐步破解貧困人口看病就醫難題。
“五位一體”醫共體建設讓群眾看病更方便
建設管理共同體,全縣11個鎮劃分片區分由縣醫院、縣中醫院兩大醫療集團管轄,縣鎮村三級人、財、物、事的管理權限全部交由集團統管,健全管理機制,落實監管責任,真正做到集團上下為一家。
建設服務共同體,集團總部組建醫療、公衛、財務、疾病信息、人事五個管理中心,確定專人負責基層業務的指導、培訓、督查、考核,集團服務包干,責任包干,檢查結果互認,服務上下聯動,鎮村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
建設利益共同體,全面推行“按人頭總額預付”醫保支付制度改革,使新農合基金從“醫院收入”變成“醫院成本”,促使集團充分落實分級診療,暢通上轉下轉渠道,規范就醫秩序,有效化解小病大看、近病遠看等問題。
建設責任共同體,明確集團內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業務范圍,在收治目錄內的病種不得隨意外轉,重樹醫療服務責任意識。
建設發展共同體,建立師徒交友、科室結對、技術支持、遠程會診等“幫、補”機制,重點落實全日制醫師坐診、專家機制義診查房等,建成以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診療為主的遠程會診系統,助推優質資源下沉,群眾在身邊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優質服務。
“四重保障”體系建設讓貧困群眾看病更便宜
2017年,石泉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率和大病保險參保率均達100%,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報銷比例較普通群眾提高10%,大病保險起付費降至3000元,門診慢性病報銷封頂線提高20%,貧困人口住院通過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財政兜底四重保障機制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
2017年全縣貧困人口住院6973人次,減免各類費用29.6萬元,醫保報銷1979.77萬元,民政、財政部門救助454.68萬元,發放免費藥品價值11萬余元,貧困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
“四大行動”落地生根讓貧困群眾看病更滿意
“健康石泉”行動,推進疾病預防控制“八大行動”,建成中醫養生為主的“江南濕地公園”和健康文化園11個,開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260場次,更新健康教育宣傳欄598期,播放健康教育音像4110小時,開辦《百姓健康》電視欄目12期,發送健康信息30余萬條。
“溫馨醫療”行動,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在各鎮衛生院設置貧困人口免費藥柜,對14種常見門診慢性病提供基本藥品,切實解決貧困人口無錢看病問題。
“精準服務”行動,對患11種大病等特殊疾病的貧困對象進行臺賬式集中救治,與患慢病貧困戶簽訂服務協議,為貧困人口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完善更新貧困人口健康檔案,定期入戶提供基本公衛、基本醫療、健康指導、政策宣傳、咨詢代辦等服務,提高群眾防病能力。
“能力提升”行動,建成縣醫院重癥醫學科、新生兒科、血透室及13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規范化村衛生室,購置核磁共振、彩超等尖端設備,定向招聘醫學類本科生37人,招錄大專生23名、鄉村醫生13名、農村衛生服務中心醫技人員94名,并選派5名“學科帶頭人”到國內知名三級醫院、56名“業務技術骨干”到省市進修學習,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2017年縣內就診率達84.9%,貧困人口縣內就診率達94%,群眾對醫療衛生的滿意度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