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珍)柏安村是石泉縣池河鎮貧困村之一,囿于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落后,村里可發展的特色產業非常有限。今年以來,柏安村以集體經濟、股份經濟發展為契機,結合本村實際,制定“1234”幫扶工程,即一戶一策方針、兩個就業帶動點、三變改革模式、四支隊伍建設,走上了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個體經營到集體經濟的轉型之路,為實現全村經濟長遠發展、貧困戶穩定增收做了有效嘗試。
集體經濟助力一村產業發展
針對柏安村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困難的局面,包抓單位石泉縣人民法院同鎮村協同制定了系統、全面、可持續的扶貧計劃,著力壯大集體經濟的力量。
按照“一廠兩園一電”的建設規劃,截止目前,柏安村已引進東輝珠寶集團在本村建立珠寶加工創業孵化中心一個;成立寶譽生態農業合作社、柏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兩個,現已建成規模達1500㎡的生態養豬廠以及338畝以花椒、魔芋為主的農業種植園區,整體定位是將這兩個種養殖陣地打造為市級農業園區;預建設光伏電站一個。此項規劃旨在以點帶面,以線結網,以集體經濟充實全村產業的發展。
此外,柏安村以產業獎補、合作社引領帶動、互助資金協會支持的方式鼓勵引導能人大戶發展規模種養殖,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技術和風險保障。全村現已注冊家庭農場5個,村合作社共養殖肉牛169頭、蛋雞3000只。互助資金協會目前納入會員75人,總資金55.07萬,累計放款35.4萬,放款率超過50%。
股份收益帶動一方百姓增收
在柏安村,102戶255名貧困戶人人都是村集體收益項目的股東。包抓單位縣人民法院出資5萬元為每名貧困戶配股200元加入村合作社,同時收購20畝魔芋配給合作社種植。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貧困戶享受年底分紅。
今年下半年,在縣鎮村的共同努力下,柏安村爭取到國家資產性收益項目劃撥的專項扶貧資金共100萬元。這100萬元項目資金量化到50戶貧困戶手中,每戶配套2萬元作為合作股本入股寶譽合作社,合作社為這50戶貧困戶提供種豬、技術等支持,出欄時保底收購。入股的貧困戶除了獲得養豬的正常收入之外,每戶還能得到5%的分紅和產業獎補等補貼。該項目成熟運行后,預計年產值約30萬元,帶動50戶股民實現戶均增收2000元。
石泉縣池河鎮柏安村通過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建立起村域經濟聯動網,整合了有效資源,填補了現實條件落后的短板,為貧困戶搭建起了發展產業、穩固增收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