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周傳利 羅賢林 楊詠梅)近年來,石泉縣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提升文化場館建設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標創文體系,努力補齊創建短板,夯實文明縣城創建的基礎,隨著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了大幅度上升。
自新一輪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石泉縣不斷創新融資模式,整合城市資源,進一步加快提升文化場館建設和項目建設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努力補齊城市發展短板。一是先后建成愛國主義基地、公益性文化場所,包括:石泉縣紅軍革命紀念園區(紅軍紀念碑、烈士墓園、紅軍革命紀念館)、城市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大型體育場等公共文化場館。二是按照創文體系,針對未建設的公益性文化場所即:美術館、科技館、道德模范、好人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及時統籌規劃建設,確;A設施達標。
在“創文”工作中,石泉縣始終把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需求為重點,先后打通了3條“斷頭路”,改造了6條背街小巷,完成了3個主題廣場升級改造,提升縣城古街4A級景區達標,集中整治建成漢江兩岸主題公園廣場建設和江南人行棧道建設,治理中心城區及漢江河流,健全河長制,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待建6處;實施了5個水系公園建設,啟動了水系連通工程,全面實施了雨污分流。建成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場5處、規劃待建3處,建筑垃圾消納和資源化利用等工程,新建改造公廁28座,改造戶旱廁近萬座。投入資金3.1億元,購置了16臺先進的環衛清掃、清運、灑水、降塵車輛等設備,中心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90%,中心城區的環境衛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泉,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不僅有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更有一道道精彩的文明風景,這里文明新花處處綻放,春天鮮花開滿了暖墻,世界調低了音量;夏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秋天風與葉子纏綿,花與蝶二愛戀;冬天漫山銀裝素裹,一幅優美的畫卷。名副其實的伊甸園,四季有云霧山之春、漢江之夏、水鄉之秋、燕翔洞之冬任你勝覽,“石泉十美”已揚名四海,來一次深呼吸,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這里是永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