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亞莉) 優良的民風引領社會文明進步,近年來,池河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深入持續開展新民風建設,經過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一幅鄉村美、百姓富的文明鄉村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勾勒和展開,新民風已蔚然成風,在池河流域盛行。
人居環境整治 鄉村舊貌換新顏
“房屋經過統一規劃改造后,面貌大變樣了,普通的房子都變成了漂亮的洋樓,頓時感覺‘顏值’上升不少,真是又養眼又舒服!”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村民焦志新開心地說道。
今年以來,池河鎮以省級重點鎮和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為契機,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按照“做靚鄉村”的思路,重點對明星村、五愛村實施了特色民居改造、道路亮化綠化、城市景觀提升等工程。走進明星村,一棟棟造型別致、古色古香、白墻黛瓦的川西特色民居矗立在眼前,與滿眼碧綠的萬畝桑海交相輝映,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亮點,鄉村休閑旅游的看點,為池河鎮又添一道獨特景觀。
文化活動多彩 群眾精神生活富足
村子美了,農民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隨之同步提升。
“以前一到下午,就只是窩在家里看電視,自從廣場建好后,每天晚飯過后也出去活動一會兒,既解除了疲勞,又鍛煉了身體,鄰里關系還更和睦了。”五愛村村民王開玉一邊跳著扇子舞,一邊樂呵呵地聊道。
每到傍晚,村上的廣場成了最熱鬧的場所,男女老少都會聚集在這里,盡情享受茶余飯后的休閑生活,廣場舞、扇子舞、打腰鼓,村民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切換。
“如今環境改善了,日子舒坦了,群眾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了!”集鎮社區居委會主任戴新軍說起社區居民生活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在集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隊上演的太極拳剛柔并濟,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能煥發出別樣風采;花傘隊的“金花”們正在為即將來臨的演出排練,優美的旋律伴隨婀娜的舞姿引人入勝;還有那一群“小可愛”們將舞蹈《蠶韻》演繹地惟妙惟肖,傳承蠶桑文化經典。
一直以來,池河鎮按照“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原則,極力整合陣地資源,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的作用,將可口的精神文化食糧送到群眾身邊,充實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移風易俗 文明向前一大步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一些不和諧的雜音也影響著百姓的生活。過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盲目攀比之風盛行,“打腫臉也要充胖子”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現象直接導致了百姓的負擔和壓力日趨加重,風氣影響較差。
“人情風剎不住,村民的好日子就沒法鞏固!”針對這一現象,池河鎮指導各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樹新風、革陋習,首先從黨員干部做起,嚴格按照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執行,隨禮不能超過100,紅白喜事不可超過15桌,且需要申請報備,如有違反,將嚴格問責。
隨著移風易俗的不斷深入,老百姓的思維觀念也漸漸轉變,新民風建設逐步取得成效。“今年我家出了兩個大學新生,錄取的學校都還不錯,我們堅決不辦學酒,為自己省事,也不會給別人增添人情,鎮上還為兩個娃發放了助學金。”五愛村村民溫習林自豪地說道。
“移風易俗我先行,大操大辦帶頭禁。”如今,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已成為多數村民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