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慶勇) 近年來,石泉縣公安局對標中省公安機關總體部署,用前沿理論作改革頂層設計,堅持 “惠民、利警、增效”原則,突出“問題、實戰、民生”導向,統籌實施“信息警務、實戰警務、愛心警務、智慧警務”改革,引領公安工作創新發展。
突出數據引領,譜寫“深度融合型”的“信息警務”前奏曲。實行“110”、情報、信通、網安、技偵、圖偵一體運行,集成電話報警平臺、微信報警平臺、“DQB”平臺、網戰平臺、視頻監控平臺系統,建立起“情指行”一體化的信息指揮體系。整合警務資源,將刑偵、技偵、網偵、圖偵“四大技術”和公安網、互聯網、視頻網“三網”資源有效整合,建立起一套集約合成作戰手段。整合警務管理系統,將基層所隊音視頻終端與公安局指揮中心連接,建立起集督察督辦、執法辦案、警務教學于一體的“三管同心”平臺。整合服務群眾微警務矩陣群,建立起“微信警務+公安宣傳+安全防范+服務群眾+打防管控+N”的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模式。
堅持創新驅動,譜寫“高效管用型”的“實戰警務”平安曲。堅持把公安改革作為全面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重要實踐,以問題所指、民生所愿、隊伍所盼為出發點,抓住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歷史機遇,先試先行、實戰探索,創新建立起以信息指揮大隊、法制大隊兩支專業隊伍實戰引領,以“三警合一”、“三級聯控”、“三化合圍”、“三網合偵”、“三動巡守”、“三定強基”、“三管同心”、“三級循考”八項機制實戰運行,以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職業的使命感和認可度、民警的幸福感和美譽度“三感三度”實戰驗效的“2833”警務機制,有效提升了警務實戰水平,增強了公安機關打防管控警務效能。機制催生實戰成效,自推行“2833”警務實戰機制以來,全縣各類案件呈現“低發高破”態勢,今年以來全縣刑事發案與上年同比下降9.45%。
始終聚焦民生,譜寫“精細服務型”的“愛心警務”和諧曲。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縣公安機關創新建立起“愛心窗口”惠民、“愛心大廳”便民、“愛心驛站”為民、“愛心網約”利民、“愛心送法”護民、“愛心三下”暖民的“愛心警務”服務群眾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問題,群眾對公安的滿意度逐年上升,2017年全縣公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4.72%,居省市前列,公安隊伍滿意率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注重依法行政,譜寫“嚴格規范型”的“智慧警務”進行曲。在公安系統升級建設了“1185”智慧法制體系。即:集成“一套”智能管理系統,將法制智能臺賬登記系統、智能手環管控系統、智能案卷、光盤管理系統、智能語音筆錄系統等19個子系統,整合到綜合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形成“辦案一碼通、案卷一張盤、物證一芯片、執法一網考、筆錄一系統”智能管理體系。擴建“一組”聯動中心集群,建成1個公安應用主中心、1個城區派出所副中心7個所隊子中心,在主中心配套建立案管中心、指揮調度中心、合成作戰中心、涉案財物管理中心、物證管理中心、三管中心等6個實戰功能中心,形成覆蓋全局執法所隊、整體聯動格局。聯動“八大”全流程功能分區,在主中心規范設置接待登記區、綜合功能區、訊問工作區、詢問工作區、辦公管理區、服務保障區、融合實戰區、實戰驗效區8大功能區29個功能室,實行“節點式制約、過程性控制、流程化運行”管理。運行“五項”實戰融合機制,配套健全完善集約化辦案機制、閉合化流程機制、立體化監管機制、自動化考核機制、實戰化保障機制等五項實戰運行機制。 “1185”綜合執法辦案管理體系建成后,實現“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監督”,切實為民警減輕了工作負擔,提升了辦案效能。截至目前,共入區辦理刑事案件100余起,行政案件400余起。先后有江蘇常州、陜西西安、延安等地公安機關60余批次1000余人考察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