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沈沙沙)“現在發展高產農業蔬菜必須要把技術學好,看似簡單的種茄子,原來技術要求這么高,單行勻栽,中耕培土都有講究,這得抓緊時間學!”在迎豐鎮廟梁村二組的堤壩田里,貧困戶余時銀和村里的茄子種植戶一起,跟著縣里來的技術員認真學習茄子種植要領。

為扎實做好特色紫長茄子產業發展準備,迎豐鎮廟梁村駐村工作隊在2018年冬就開始動員農戶發展紫長茄子,結合“一補兩送一議”活動的開展,幫扶干部為余時銀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2畝茄子就是產業發展的其中一項。
農業生產,技術先行,在不同的節令講述產業發展注意事項。在培訓現場會上,縣農林科技局技術員手把手示范,深入淺出地對大田栽培紫長茄子的整地、施肥、合理密植、中耕培土、科學用水、棚架搭建、病蟲害防治等知識進行詳細講解。

“茄子種密了不見得高產,單行勻栽科學的控制好株距,不僅能通氣爽水,還能方便后期搭樁、采摘,左右兩邊的土可作為培土防止植株倒伏。一般來說,拉繩劃線再掏土,控制在行距120厘米,株距60厘米是最合理的。”技術員在田間地塊與農戶們互動演示,講解其中緣由和注意事項。

貧困戶余順生是一位右肢體二級殘疾人,今年他主動發展了2畝茄子,并和合作社簽訂了訂單。自己院場外的2畝田地多年來種植玉米每年收入不到2500元,種植茄子可就劃算多了。“技術員說這茄子是個高產品種,種苗免費提供,1畝茄子管護好能收3000-4000斤左右。簽訂的茄子訂單保底價是每斤0.8元,這樣一畝地我至少就有2400元收入,除去其他勞務和成本,2畝茄子至少有4000元收益,這還不算2畝茄子600元的獎補!”喜笑顏開的余順生和其他種植戶交流著產業收益賬。
堅持用科學的理念指導和服務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要從思想上引導、政策上把關、技能上培訓、產業上指導,動員農戶積極參與。培養貧困群眾要有脫貧底氣,激發脫貧銳氣,樹立脫貧信心,在產業發展上由被動變主動,預見出產業發展效益才能激發出農戶動力,實現長效、穩定脫貧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迎豐鎮已落實發展紫長茄子237.5畝,根據農戶技術需求,還將繼續邀請茄子種植技術專家到鎮到村到戶到田間開展紫長茄子種植技術培訓,保證茄子種植技術全覆蓋,助力產業增收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