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明)縱橫家鼻祖鬼谷子故里——陜西省石泉縣,地處陜南中部,北依秦嶺,南接巴山,總面積152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21個社區,140個行政村,總人口18.3萬。石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既是西北第一蠶桑產業大縣和新興旅游強縣,也屬國家秦巴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
近年來,石泉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石、人才強縣”戰略,全縣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發展,相繼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陜西省教育強縣評估命名。石泉縣在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時,始終把大力發展職成教育作為興縣富民、脫貧攻堅的重大戰略舉措,按照“學前教育抓普及、義務教育強基礎、高中教育提質量、職業教育促就業、成人教育保增收”的教育發展總體思路,將職成教育與促進農民增收和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強力推進職成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使職成教育在助推脫貧、促農增收、壯大產業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縣教體科技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縣職教中心相繼被省教育廳確定為“陜西省短期技能培訓基地”,被省政府評估命名為“陜西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陜西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被教育部評估命名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等系列榮譽稱號。
強化統籌建機制
為確保創建工作扎實推進,石泉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并兼任縣職教中心主任,教體科技、人社、財政、農林、民政、扶貧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縣職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將全縣所有公辦職成教育培訓機構整合到縣職教中心,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鎮農技校為基礎、村農技校為補充,部門聯動、輻射城鄉的現代職業教育服務體系。同步構建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負責制定規劃、下達計劃,統籌培訓項目、培訓經費、培訓師資;各職能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縣職教中心和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培訓的職成教培訓網絡體系。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的決定》、《石泉縣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辦法》、《石泉縣勞動力技能培訓資源整合實施辦法》、《石泉縣勞動力技能培訓管理辦法》、《石泉縣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基本操作規程》、《關于職業培訓教育和成人文化技術教育體系建設的意見》、《石泉縣技能培訓機構考核辦法》等系列文件,將職成教育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并納入有關職能部門和各鎮的年度考核指標,嚴格獎懲考核,為職成教育服務縣域經濟、助推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機制保障。
加大投入強陣地
自“十二五”以來,石泉縣委、縣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傾斜本級財力投入,大力加強縣職教中心和鎮村成技校建設,使全縣職成教育陣地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狠抓縣職教中心標準化建設,近三年共投入資金3000萬元,征地40余畝,先后為縣職教中心新建了學生公寓樓、師生餐廳宿辦樓、標準化學生餐廳、教學樓、機電數控實訓樓、旅游汽修實訓大樓及電子電工、學前教育等30多個實訓室,添置了總價值達1000余萬元的實訓設備;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增加學校教師編制,使職教中心總編制由原來的48名增至80名,縣財政每年給職教中心定額補助20萬元,用于解決學校臨時聘用緊缺技能型教師的工資問題,縣職教中心的基礎能力已躍居全省前列。狠抓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正規化建設,3年共協調資金200多萬元,投入到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全縣11個鎮都建立了農科教服務中心,所有鎮和行政村都建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形成了縣有中心、鎮有學校、村有信息員的服務網絡體系。同時,充分利用全縣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為“三農”服務,在22所中小學設立了農民遠程教育培訓點,并結合當地產業實際,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充分發揮了為農服務作用。
改革創新提能力
在健全完善縣域職成教網絡體系的同時,該縣深刻認識到,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之路,持續深化職成教辦學體制機制創新,才能真正提升職成教育服務三農和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為此,石泉縣重點深化了六項改革:深化職教辦學體制改革。指導職教中心堅持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之路,全面推進推行“3+2”和“1.5+1.5”學制培養模式,職教中心相繼與長安大學、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等一批本科和高職院校建立長期聯合辦學機制,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省內外、縣內外諸多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機制,為職成教育快速發展贏得了廣闊的空間。深化師資隊伍建設改革。在堅持師德建設為首的基礎上,通過采取選派培訓、競聘、引進和聘請季節性能工巧匠等多種手段,持續強化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隊伍建設,目前學校擁有省市級專業帶頭人8名,“雙師型”教師達40%,師資水平大幅提升。深化職教專業設置改革。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縣域經濟發展,堅持學歷技能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訓并舉,在學歷技能教育上,基本形成了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旅游服務管理、電子商務、中餐烹飪等現代職教骨干專業體系;在短期技能培訓上,基本形成了電工、焊工、鉗工、導游、美容美發、電子商務等多工種技能培訓和蠶桑、畜牧養殖等實用技術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深化職教招生就業改革。始終堅持將招生和就業工作視為職教的生命線,創造性地建立了職教招生“雙線責任制”和就業安置跟蹤服務制度,全面執行職教中心免費教育和貧困學生資助政策,全力保障未升學初高中貧困畢業生“一個不少”地進入職教中心學習,縣職教招生工作連年位居全市前列,畢業學員安置率始終在96%以上。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學校適度降低文化課比重,狠抓實訓實戰演練,推行全面推行理實一體教學、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有效實現了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無縫對接,同時始終堅持將學生品德和職業道德培育擺在首位,縣職教中心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整體大幅提升。深化成人短期技能培訓改革。始終緊扣“生態旅游、電力能源、綠色食品、絲綢服裝、裝備制造”縣域五大產業,依托縣鎮村三級職成教培訓陣地,常年分期開展短期實用技術培訓,此舉既提升了新生勞動力和轉移勞動力的致富增收能力,又極大地促進了縣域產業健康發展。
助推脫貧見實效
近年來,石泉縣按照“政府搭臺、部門唱戲”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職成教網絡體系在技能培訓、科技示范、技術推廣、脫貧致富中的關鍵作用,在縣職教中心全日制教育順利實現高技能、高就業目標的同時,精心組織實施“人人技能工程”,職成教育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強大引擎。一是一大批在職教中心接受全日制教育畢業生通過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實現了體面就業創業或進入高等職業院校深造,真正達到了“一人成才,全家脫貧”的可喜目標。二是以職教中心為龍頭,以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按照“一個不少、一個不閑”的技能培訓目標,每年對全縣存量和新增勞動力實施大規模培訓,僅2017年1至10月,全縣轉移就業總量達56000余人,其中外出就業41000人,縣內就地轉移就業15000人,共創勞務收入5.5億元,勞務收入已占到農民收入的55%。三是以鎮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陣地,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戰略部署,以培育蠶桑、養殖、烤煙、茶葉等強村大戶為載體,長期大力組織開展各類實用技能培訓,僅2017年以來就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54期6611人次,5年來成功培育了80個蠶桑強村、32個烤煙專業村、9個水產專業村、7個高效農業專業村和6個茶葉專業村,發展了7000戶蠶桑大戶、990戶百頭以上養殖大戶等一大批農村創業型領軍大戶,建成了2個省級示范農業園區、10個市級園區、136個家庭農場、156個產業合作社,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已有2012年的5948元增至2016年的8753元,增速9.3%,位居全市第一。進入“十三五”以來,石泉縣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全市目標責任考核連年“優秀”。
采訪中,石泉縣教體科技局表示,大力發展職成教育是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保障和重大舉措。在今后的工作中,石泉將進一步把職成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為得力的舉措,使職成教育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