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吳藝 王虎 )“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后椿芽生木體。當前正植香椿的采食期與豐產期,此時的香椿口感最好,市場價格最高,管護相當重要......”李金斗正在洋洋灑灑的向前鋒村的香椿種植戶傳授“秘訣”。
前鋒村距離后柳集鎮5公里,屬峽谷地形,山大溝深,平均海拔達550米以上,耕地平均坡度25度左右,氣候環境特殊,產業基礎薄弱,群眾增收方式單一。2017年,能人李金斗發現前鋒村盛產“樹上蔬菜”香椿,加之香椿自身極強的分蘗能力和適應性,在前鋒村規模化、科學化發展密植矮化香椿成為了產業脫貧的極佳選擇。
說干就干,在與前鋒村“兩委”商議后,李金斗牽頭在前鋒村成立了“椿發芽”香椿合作社,并在前鋒流轉10畝土地作為香椿育苗基地,精選香椿種子100公斤,進行育苗,預計移栽面積200畝。村內農戶可以土地的形式參與香椿種植,合作社免費提供樹苗與技術服務,每年采摘的香椿芽由合作社按照市場價格統一回收。截止目前,前鋒村已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種植香椿250余畝,直接帶動貧困戶5戶。
眼下,正值香椿管護采摘旺季,前鋒村包聯單位出資購買了香椿專用肥料0.5噸,免費發放給種植戶,指導種植戶科學施肥、科學管護,為推進群眾持續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確保群眾產業發展有前景,增收致富有門道。
“現在的產業發展模式,既為我們增收致富消除了后顧之憂,也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支持,我明年還要繼續加大發展力度”前鋒村產業大戶尤自勇說到。
據悉,后柳鎮按照“支部+X+貧困戶”的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大戶、致富能人、集體合作社的幫扶帶作用,積極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采取每個貧困村確定一名農技專家包聯、聘請1位產業扶貧技術員指導的“技術員+貧困戶”產業培訓模式,因戶施策,科學發展,推動群眾致富增收。目前該鎮已建成規模化香椿示范基地2處,培育魔芋種芋基地1處,李子示范園1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