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亞君 石寧
見到吳鑫時,他正在和村里的貧困戶在一起丈量土地,準備拆除一處廢棄的老宅,新建養蠶室。眼前的這個小伙子個子不高,皮膚被曬得黝黑,看上去十分干練。
1991年出生的吳鑫是石泉縣熨斗鎮劉家灣村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也是村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土專家”。2012年7月,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畢業后,在河北保定找到了一份銷售工作,2016年3月,回家鄉創業,在縣人社局的支持下開始做電商,銷售吳茱萸、柴胡、天麻等中藥材,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中藥材種植前景廣闊,于是,他決定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劉家灣村,利用自家土地,示范帶頭來發展中藥材吳茱萸。
石泉縣水利局駐劉家灣村第一書記呂恒華介紹:“劉家灣村基層組織薄弱,在本村培養一批有知識、懂技術、素質高、作風硬、能扎根的年輕村干部,是駐村工作隊的主要任務之一。”為此,2018年3月初,吳鑫經工作隊考察后,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計劃通過“傳、幫、帶”進行全方位培養,縣水利局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后,作為一名工作隊員派駐本村,除包聯9戶貧困戶外,還負責協助做好全村產業的發展和經濟工作。
劉家灣村位于石泉縣熨斗鎮東南方,距離縣城50多公里,屬于全縣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貧困戶171戶558人。“中藥材產業是一項長效產業,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我讓父母先開始種植。”在吳鑫的建議下,家里從2017年就開始種植吳茱萸、柴胡等中藥材,這些年規模陸續擴大,總共種植了約40畝。
吳鑫還是劉家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為了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吳鑫幾乎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忙碌,不是動員鄉親們發展產業,就是手把手的教貧困戶使用各種農業器械。
今年53歲的吳圣祿是劉家灣三組的貧困戶,他就是在吳鑫的幫助下,學會了使用旋耕機,割灌機。農忙的時候,他作為一名技工,每天都有22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50歲的貧困戶陳玖科家住劉家灣村二組,他在合作社務工,一個月有3300元左右的收入,他在吳鑫的動員下,還種了3畝黃花、2畝茶葉。
現在,劉家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還與漢中的藥材廠家簽訂了訂單,等村里種植的中藥材進入豐產期,就能變成鈔票了。吳鑫也申請入黨,成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目前,劉家灣村已發展茶園610畝、黃花88.7畝、密植桑園200畝、特色李子300畝、中藥材吳茱萸216畝、獼猴桃50畝,還發展有養豬、養牛、養蜂等短期產業,村民們有了多個致富增收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