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思純
“您搞了這么多產業,今年的收入能不能脫貧啊?”
“我保證我老倆口的人均收入達到一萬以上,你們說我脫貧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沒問題!哈哈哈......”
初夏,在石泉城關鎮農光村的一處農家小院內,不時傳出陣陣爽朗的說笑。
這是農光村貧困戶李秀成的家,與他攀談的是前來開展遍訪貧困戶工作的石泉城關鎮黨委書記陳孝會及村支部書記一行。得知李秀成年近古稀今年卻成了村里的產業大戶,陳孝會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同時,關心地問起他老伴的病情、家里的生活開支、莊稼長勢,李秀成如數家珍,并當著入戶干部的面將自己去年的產業收入和今年的產業收入預估做了對比。問及對駐村包戶干部的印象以及脫貧工作意見建議,李秀成回答的尤為干脆利落:“好!國家政策好!干部幫扶好!對我們照顧好!沒意見。”
這是今年該鎮為貫徹落實縣委《關于開展縣鎮村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鎮黨委書記帶領鎮脫貧攻堅指揮部工作人員走訪貧困戶的一個現場縮影。這樣的走訪,不但現場解決了許多村上在推進脫貧過程中存在的滯留難題,還拉近了干群關系,為各村支部書記遍訪貧困戶開了一個好頭,也為當下“三下”工作夯實了工作作風。
在元嶺村,得知“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的非貧困戶張存科屢次因為要低保、要補貼救助上訪,陳孝會當即決定先走訪張存科。他耐心地給張存科解釋。對于張存科需要籌集資金準備心臟支架手術的實際情況,他當場聯系縣民政局申請,在符合政策的情況下手術費用由鎮民政辦公室酌情給予臨時救助;同時對于其想申請低保戶的意愿,結合現階段政策進行宣講。經過一番溝通,張存科表示同意,并不再上訪。
在紙坊村,看到貧困戶正在大面積栽種茄子苗,陳孝會欣然蹲下,和他們一起栽苗,并鼓勵他們保持勤勞致富的熱情和不服輸的勁頭。在貧困戶王銑亮的地頭,看到大片的黃花苗郁郁蔥蔥、新育的拐棗樹林全部成活,他更是欣慰不已。
在雙樟村,陳孝會下到田間地頭,查看該村今年招商引資的60余畝金絲皇菊產業項目落地情況。得知已經套膜栽種了40余畝,陳孝會當即給村干部鼓勁,讓他們盡快落實其它還可以流轉的土地,一方面擴大栽培面積,形成連片經濟產業帶;一方面加強沿路的美化綠化,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為帶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做好準備。
每到一個村,在詳細聽取駐村工作隊就脫貧攻堅對標研判、問題整改及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匯報后,對存在的疑難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通過電話協調其他部門進行配合處理并記錄在案。每到一個黨群服務中心,都與脫貧駐村工作隊員面對面座談,查看住宿條件和飲食情況,關懷駐村工作隊員的身體狀況。每到貧困戶家,都耐心與貧困群眾交流,詢問收入狀況、發展產業情況、現實困難以及對駐村干部的滿意度和意見建議。
走訪30個村(社區)508戶貧困戶,協調解決了存在的各類問題24個,提出的可行性工作意見建議22條。對于這樣的遍訪工作,陳孝會介紹說,他這是給村支部書記的“三下”工作開了一個頭,遍訪貧困戶只是“三下”其中一項,更多更細致的工作還要靠村支部書記沉下身子去發現、去解決。對于遍訪過程中發現的四支隊伍中少數包戶干部精神不振消極懈怠、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強、貧困戶缺乏脫貧信心、居住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則要立即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以周工作清單的形式逐項落實,按期予以解決才是走訪的關鍵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