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孟少猛
去年以來,石泉縣以中壩村國家級“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試點先行,在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上取得積極進展,實現良好開局。6月18日,全省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會在中壩村召開,這是對該縣檔案工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國家級示范村試點工作的極大肯定。
聚焦文化建設,著力挖掘檔案資源潛力。石泉縣生態稟賦優越、文化底蘊厚重,擁有“鎏金銅蠶·絲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鄉”兩大文化名片和“秦巴水鄉·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名片。為此,該縣充分挖掘檔案優勢,著力在檔案史志編研、地域文化研究、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在檔案史志編研上,依托第一手檔案史料,編輯了《首任縣長齊雪峰》等一批專題資料,出版了陜南首部名山志《云霧山志》,編纂了《中共石泉縣委簡史》等一批史志地情叢書,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在地域文化研究上,相繼成立鬼谷子文化、蠶桑文化等10余個學術研究團體,“鬼谷子”“鎏金蠶”被注冊為全國知名商標品牌,石泉桑蠶絲獲得地理標志認證,石泉火獅子、花鼓坐唱、“庖湯會”、鼓氣饃、紅豆腐等成功列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熨斗古鎮創建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縣城明清古街創建為省級文化旅游街區,培育了鬼谷子文化小鎮、池河金蠶小鎮、中壩作坊小鎮等一批文化旅游名鎮。在文旅融合發展上,近3年相繼投入近億元,建設了檔案史志館展覽館、金蠶之鄉展覽館、鬼谷子文化展覽館等六大館,展陳珍貴檔案3000余件(幅),每年參展黨員干部和中小學生5萬余人次,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充分發揮了檔案育人的功能,展示了檔案文化的魅力。
聚焦鄉村振興,著力拓展檔案服務空間。2018年9月,中壩村被確定為國家級試點后,石泉縣以推動“五個振興”為目標,堅持抓基礎提升、促安全管理,抓收集征集、促資源開發,抓利用服務、促資政惠民,抓文化傳承、促文旅融合,抓示范體系、促擴面推廣“五抓五促”推進試點工作。建成規范化的村級檔案室、閱覽室,對重要檔案進行了全文數字化,數字化率達到90%。全村室藏檔案達到552卷5924件、320冊,初步形成了藏量豐富、結構合理、富有特色的村級檔案資源體系。通過建立貧困戶信息檔案,積極向入駐企業推介用工300余人,帶動三產服務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創建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截至2018年底,累計投資1.5億元,建成集休閑旅游、親子體驗、田園風光、絲路文化、餐飲文化、秦巴傳統農耕文化為一體的非遺作坊小鎮,年接待旅游20萬人次,帶動群眾人均純收入近萬元,被授予“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