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譚文昌
一場秋雨剛過,山間的晨霧還未消散,石泉縣云陽村產業大戶陳維祥已在自家種植基地帶領工人精心打理他的“寶貝疙瘩”——淫羊藿。再過一個禮拜,成熟的淫羊藿即將進入采收期。
經過多年發展,陳維祥的中藥材種植規模已突破100畝。走進種植基地,只見一株株體態婀娜、隨風搖曳的淫羊藿,綠中透紅,正在濕潤的空氣中拔節生長。云陽村自2023年起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戶+企業訂單”發展模式,以基地建設帶動大戶參與,實現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規范管理、統一烘烤加工、統一保底回收,像陳維祥這樣的大戶在村上不算少數。
現如今,云陽村中藥材種植從最初的200畝擴展到1500畝,品種也從單一走向多元。經過種植技術改良及新品種引進等方式,全村淫羊藿苷含量始終保持在11%以上的高品質,成為藥材市場的“搶手貨”。好品質帶來高收益,特色中藥材種植成了村民增收的“綠色銀行”。全村2024年土地流轉租金收益達7.2萬元,勞務收益23萬元,899名股東分紅總計5.3萬元,種植戶人均收益超800元。
和云陽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略顯不同,石泉縣中池鎮返鄉創業大學生周文走上了另一條產業之路。周文創辦安康越航農旅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山有道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在中池鎮進行林下黃精種植探索,歷時5年組建產品研發團隊,建立中藥材加工車間,即將投入使用的4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正在加快建設。公司自主研發的黃精系列膏方產品已進入區域電商平臺,培育的部分藥材通過漢中、安康等地的收購渠道銷往省外。
“公司將聚焦標準化種植提升與產品初級加工拓展。同時,進一步加大產品研發及市場開拓力度,為產業長遠發展打基礎。”周文介紹,“今年參加了農高會、消博會等多個展會,接觸了不少業內專家,對市場有了更精準的把握,加上這幾年發展的固定客戶,預計今年公司毛收入能達到500萬元左右。”
石泉縣地處秦巴山區,森林覆蓋率高,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素有“秦巴藥庫”之稱。境內共有動、植、礦物類藥材333種,傳統種植有杜仲、黃精、天麻、豬苓大黃等50余個品種,種植歷史悠久,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近年來,石泉縣按照“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主推”原則,聚焦“精優種植、精細加工、精深融合”方向,通過擴基地、強招商、育龍頭、樹品牌,推動秦巴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成立秦巴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印發《石泉縣秦巴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石泉縣中藥材產業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配套文件,將中醫藥產業納入全縣五大特色產業重點培育、全域布局、一體推進。為促進產業長遠發展,石泉與省中醫藥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學術科研單位深度合作,依托陜師大秦巴山區瀕危藥材研究所、安康學院教研基地技術優勢,構建起“企業+市場+產學研”協同發展體系。
目前,全縣有城關、中池等8個鎮發展黃精、淫羊藿、夏枯草、紫蘇、白芨、丹參等中藥材產業,先后建成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7個,規模化種植淫羊藿、黃精、紫蘇等中藥材5萬余畝,發展林下中藥材6萬余畝,建成本草溪谷省級示范園、秦巴山區道地瀕危中藥材繁育基地等7個核心園區,培育產業強村20個、種植大戶218戶。有效帶動種植、加工、飲食、康養、藥旅等產業綜合收入近15億元,培育形成了以“山有道”牌系列膏方、石泉“柚子茶”養生食品和秦嶺艾草為原料的“艾康”牌系列保健洗護用品,與盤龍藥業、海天制藥等藥企簽訂12個品種訂單合同。同時,整合全縣農、林、科、衛與旅游資源,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旅游,建成兩河本草溪谷、云霧山鬼谷嶺、熨斗燕翔洞等融醫療康復、養生保健、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項目,建成藥食同源主題老街旅游景區,通過舉辦中壩作坊小鎮庖湯會、最美桑田養生宴、中醫藥文化夜市等活動,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秦巴醫藥文化,推動全縣秦巴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