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良銀)谷雨過后,那些“潛伏”在土里的竹筍再也耐不住寂寞,紛紛拱出土面,似乎在不經意間成就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并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絕佳的食材,而且還為脫貧攻堅助上了一臂之力。這正是旬陽縣銅錢關鎮竹筍的誘人之處。
素有“陜南竹鄉”之稱的銅錢關鎮可謂是竹的世界。既有竹,自然也不乏筍。每到竹筍出產的季節,都會吸引眾多外來客人賞竹筍美景、品竹筍美味、購竹筍制品。勤勞的銅錢關人世代與竹為伴,視筍如金,十分珍惜這份大自然的饋贈并精心呵護,使這一寶貴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竹筍則以其慷慨的性格前赴后繼、源源不斷地回饋與人們。“筍出谷雨時”,此刻,當你走進銅錢關,隨處可聞見竹筍的香味,煞是誘人。這里的人們習慣于早晨“上坡”扳筍,之后是剝筍、煮筍。當一鍋鍋滾燙金黃的竹筍出鍋,意味著一種絕佳美味的誕生。這時候,“搶購熱”便隨之而來,客商們早已嚴陣以待,那些買筍自食或贈送親友的客人也不愿空手而歸,往往會發生“貿易摩擦”,而“先來后到”便成了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這個季節的農民雖然辛苦些,但天天“見現錢”,也是樂在其中。據了解,每年僅賣竹筍收入就過萬元的戶不是個例。
銅錢關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以“三變改革”和建設生態旅游經濟強鎮為契機,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把竹產業打造成當地一項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的穩定項目。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中,鎮黨委、政府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大力發展竹產業,走興竹致富之路。近年來,有些貧困戶主要就是依靠興竹賣筍增加經濟收入,實現了“收入有保障”目標。同時,鎮上立足于進一步把竹產業做大做強,引進了“旬陽縣拾金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對竹筍進行收購、包裝、銷售和筍干加工,為銅錢關竹筍走出“關”外、美名遠揚開啟了又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