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艾麗)年初以來,旬陽縣積極依托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組織各鎮村利用閑置土地房屋,在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社區,引進毛絨玩具創意產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創辦社區工廠,讓當地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探索建立了“新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好模式。
在旬陽縣城關鎮四海逸家康之寧毛絨玩具車間內,200余名工人正緊張有序的忙碌著。在這里務工的大部分是家里有老人要贍養、病人要照顧、孩子要撫養,不能走出去務工的留守人員。“我現在的家庭情況不允許我出去打工,在這里上班既能照顧家里,每個月還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廠里對我們也很優待,還在食宿解決、孩子照看、家人照顧等方面提供諸多方便,有啥特殊情況打個招呼都能抽身,也不扣工錢,讓我們這些不能外出的留守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能安心打工掙錢。”在社區工廠打工的貧困群眾吉明菊高興的道來。
如今,像這樣的新社區工廠旬陽縣已創辦了16家,共吸納各類就業人員806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48人。它們正逐步成為旬陽農村貧困人員的“幸福工廠”“脫貧車間”是村級勞務扶貧服務公司就近就地轉移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