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博琳 吳仝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也是群眾關切的民生焦點。時值年度沖刺關鍵階段,旬陽市交通局緊扣“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目標,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效能提升、改革轉型發展、行業治理水平“四維并進”,為旬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交通根基。
三里峽隧道是串聯白柳、甘溪、雙河三鎮交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完善“小北環”交通路網的“最后一塊拼圖”。項目建成后,將徹底打通三鎮互聯互通的瓶頸,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構建起“市有大循環、鎮有小循環”的立體路網格局,直接激活沿線發展動能。
走進三里峽隧道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主體工程已完成過半,各項工序高效銜接,一派大干快上的火熱場景。作為旬陽交旅融合重點項目,隧道未來將串聯起沿線網紅打卡點、特色農家樂和原生態自然風光,使“交通+旅游”紅利惠及更多群眾。
三里峽隧道計劃于2026年2月實現主體貫通,2026年6月正式通車。目前累計掘進363延米,下導初支開挖掘進298米,仰拱施工145米,二襯施工243米,明洞襯砌20米,淺埋段攻堅任務基本完成,已進入二次進洞作業階段。項目施工負責人李武強表示:“復工以來,我們錨定既定目標,實行班組交叉24小時連續作業,把‘進度表’變成‘施工圖’,全力以赴搶工期、保質量,力爭提前完成建設任務,讓群眾早日享受交通便利。”
在農村路網“補短板”的同時,城市交通“提能級”也按下快進鍵。G211旬陽過境線項目是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工程,目前已全面進入收尾階段,計劃2025年12月完成主體建設,2026年6月通車。截至目前,宋家嶺隧道僅剩32延米即可貫通,漢江大橋最后6片箱梁預制全部完成,整體形象進度達93%,通車目標近在眼前。
從農村公路攻堅到城市過境道路沖刺,旬陽交通建設的每一步都踩在群眾需求上、落在發展關鍵處。蜀河千年水運古鎮是旬陽重點打造的文旅項目,但受地理條件限制,通往雙河、仙河等鎮的交通條件較差,打通瓶頸成為三鎮群眾的共同期盼。蜀河至三官二級公路項目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更是連接民生的“連心橋”。目前該項目正加緊施工,蜀河隧道已于9月26日貫通,為全線通車奠定基礎。
眼下,城南停車場主體即將封頂,仁莽路路基主體接近完工,各處建設現場熱潮涌動,攻堅氛圍濃厚。隨著G316旬陽過境段、紅東路及200余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農村公路安防工程等項目相繼建成,該市農村公路總里程已突破6200公里,客貨運輸、寄遞物流實現全域覆蓋。
如今的旬陽,“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交通格局日益清晰,不僅實現了“通得了”的基礎目標,更邁向“走得好”的品質升級。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條條暢通的道路上不斷升騰。
“我們將堅決錨定旬陽市委、市政府戰略目標,以項目攻堅激活發展動能。”旬陽市交通局局長張繩平表示,“將全力推動桐旬高速、漢江復航等重大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掛圖作戰、定期調度,確保G211、S318過境公路、紅東路、仁莽路、三里峽隧道早通車、早惠民。分批加快農村公路災后恢復重建,完善安防設施,優化運輸結構,激活經濟動能。同時,科學編制‘十五五’交通規劃,聚焦新領域、智能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布局低空經濟、智慧物流等新產業,加速基礎設施硬件升級與運輸服務軟件優化,持續為旬陽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交通動能、貢獻硬核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