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淳一
近年來,鎮坪縣華坪鎮供銷社始終以服務“三農”為核心,以“產供銷”一體化為紐帶,串聯特色農業培育、農產品加工、市場產銷對接全鏈條,將“為民興農”的藍圖,轉化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添活力的生動實景。
走進華坪鎮供銷社的規模化種植基地,連片的黃連綠意盎然,魔芋枝葉舒展,金銀花與黃連示范田相映成趣。這600余畝“希望田”,是華坪鎮供銷社在縣供銷社產業規劃指導下,為農戶種下的“致富苗”。
“以前種黃連沒章法,病蟲害多、產量低。現在在供銷社的指導下,建成規范化種植基地,從選種到采收都有標準,收成比以前好多了!”在基地務工的王大姐邊給黃連除草邊說。300畝黃連、200畝魔芋、100畝金銀花,不僅“量身適配”當地土壤,更有技術人員全程“保駕護航”。統一標準、規范流程,讓每一株作物都“長得正、品質優”,成為下游加工的“原料庫”,為產業延伸打下堅實基礎。
“以前金銀花摘下來論斤賣,賣不了幾個錢。現在做成花茶、茶飲料,裝盒賣,不僅銷量好,價格也賣得高!”基層社負責人張玉仁看著車間打包好的金銀花茶笑著說。
在縣社“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思路的指導下,華坪鎮供銷社建成350平方米標準化加工廠房,金銀花加工機、魔芋加工設備、烘干線及包裝機一應俱全,為“深山土產品”裝上了“升級加速器”。更亮眼的是,華坪鎮供銷社通過注冊“五條路”商標,給農產品“穿新衣、提身價”,讓昔日“深山土特產”從“論斤賣”的原料,升級為“按盒售”的精品,推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買日用百貨、化肥農藥再也不用跑到幾公里外了,供銷社這個綜合店,真是咱農戶的‘定心丸’!”在縣社“便民為民”理念下,500平方米的綜合經營店成為市場與農戶的“中轉站”。一側陳列著日用百貨、農資農具、化肥農藥,農戶抬腳就能“一站式”備齊生產生活物資,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湊家當”;另一側的農副產品展銷區更熱鬧,魔芋制品、金銀花茶等“鎮坪好貨”依次陳列,既拓寬銷售渠道,又宣傳本地特色,真正實現“農資下行無憂,產品上行無阻”。
在做好便民服務的基礎上,華坪鎮供銷社進一步落實縣社“聯農帶農、共同增收”的要求,實行“土地流轉+就近務工”雙路徑。千余畝閑置土地被“喚醒”流轉,租金按時發放;基地和廠房優先錄用本地村民,日常提供12個穩定崗位,農忙時崗位擴至20多個,日工資140元。農戶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成了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
從田間精耕、廠房加工到門店產銷對接,華坪鎮供銷社已從傳統的“小賣部”,升級為集“農業培育、加工轉化、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為農服務平臺。張玉仁表示:“華坪鎮供銷社將在縣社引領下,繼續深耕‘三農’,做細服務、做強產業、拉緊聯農紐帶,以‘產供銷’一體化動能,續寫‘為農、興農、富農’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