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文書花
鎮坪縣委統戰部近年來以牛頭店鎮的牛郎山茶旅融合產業園為依托,建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將梁昌平、石九林、黃春暉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融入茶產業鏈條,以推動種植、加工、品牌、業態四個環節標準化為牽引,通過“四化聯動”有效盤活資源,提升產業價值,帶動群眾增收,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以前種茶全看老天爺臉色,茶葉蔫了吧唧的。自打按‘五個統一’標準種法種植,茶園就跟睡醒了似的。”牛郎山茶旅融合產業園的鎮坪欣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茶園管護負責人梁昌平打趣地說。
蔥蘢起伏的茶園里,梁昌平正帶領茶農采摘鮮茶葉。梁昌平畢生與土地、茶樹為伴,深諳傳統智慧的價值,將多年積累的種植經驗系統提煉,融入企業標準,構建起覆蓋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到鮮葉采摘的全過程標準化體系,積極推行“統一品種種植、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采摘標準”種植標準化模式。
為了讓這套標準落地生根,梁昌平團隊邀請專家先后組織了20余期茶葉栽培與生產技術培訓班,累計培訓茶農超過1200人次,引領“老茶農”向“新茶師”轉型。短短三年耕耘,昔日普通的茶園已蝶變為2100余畝生機勃勃的標準化示范茶園,更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命名為“國家高山茶綜合標準化示范區”,成為鄉親們的綠色銀行,帶動全鎮5個村700余人在家門口捧起了“茶葉飯碗”。
走進茶香彌漫的生產加工廠,鎮坪欣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制茶師石九林正緊盯著紅外殺青設備,精準調控關乎茶葉品質的核心參數。從鮮葉萎凋依特性把控溫濕度,到設備精細分級、依風味巧妙拼配,再到嚴絲合縫的包裝,標準化貫穿茶葉加工始終。
“按照茶葉加工標準生產的茶想不好都難!”石九林說。他每年都要手把手傳授標準化操作10余次,毫無保留地將經驗分享超2000人次。正是這份對標準的執著,讓牛頭店鎮茶產業優質品率穩居98%以上,不僅通過了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更贏得了市場廣泛贊譽,實現了收入與口碑的雙贏。
“起初我們只想著專注種好茶,缺乏品牌意識,利潤微薄。如今通過整合零散茶園與資源、提升品質、全鏈標準化,闖出了‘小石茶’品牌路。”談及轉型,鎮坪欣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暉感慨頗深。
該公司突破傳統農產品思維,以品牌標準化錨定市場,以文化提升價值,成功實現從產地到品牌、從產品到體驗的跨越式升級。立足“高山富硒茶”核心優勢,匠心打造“小石茶”系列產品并設計統一包裝,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營銷方式從單一線下和熟人介紹,轉變為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線上構建了‘兩微一抖+小紅書’新媒體矩陣,通過場景化內容營銷與互動玩法精準獲客;線下打造了5家沉浸式茶文化體驗店,集茶葉展銷、品鑒體驗、文化休閑于一體,茶藝師專注茶藝展演與品牌傳遞。”黃春暉介紹。
該公司還創新推出30分鐘茶旅體驗項目,為游客提供標準化采茶、制茶、品茶服務,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茶文化之旅。深耕“茶藝+”融合,以“茶藝+康養”順應二十四節氣,推出季節限定茶飲及特色茶宴;借力“茶藝+科技”,運用前沿光影技術打造數字茶藝秀,創造極具吸引力的沉浸式文化消費新場景。通過系統性品牌與文化建設,使公司成長為陜西茶葉市場知名品牌,擁有5家標準化直營體驗店,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在這里枕著茶香入眠,推窗便是茶海。”國慶村小石山居民宿管家楊曉芳向游客描繪的不僅是詩意棲居,更是以標準化理念重構的茶旅融合新業態。
牛郎山茶旅融合產業園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創新打造“茶宿共生體”模式,推出了“茶園生態·全鏈體驗”項目,將高山茶宿、富硒茶品鑒、采茶制茶體驗、茶文化研學、共富市集有機串聯,實現從茶葉種植、加工到旅游體驗的全鏈條發展,有效促進了村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該模式推行一年多以來,10萬名游客慕名而至,“小石山居”成了網紅打卡地、陜西大長安畫院掛牌寫生基地、電影《王子奇遇記》取景地之一。“茶宿共生體”模式已成為實現產業增效、鄉村增色、農民增收的“三增”標桿,為周邊鄉鎮提供了可推廣的業態融合標準化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