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走進山水秀麗的紫陽紅椿鎮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幾個“一字型”制鞋車間,筆者采訪了動作熟練的一名員工---紫陽鉅源鞋服有限公司的質量總監趙華艷…
自家門口干老本行
老家在紫陽紅椿鎮盤龍村的趙華艷,以前在廣州皮鞋廠一干就是15年,從班組長干到業務主管月工資可拿到8千上萬元應該說還算可以,但最令她牽掛的就是家里兩個娃娃和四個老人。現在不用為此發愁了,在自己家門口干老本行,上班能掙錢,每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的工資;下班有個家,既照顧了老人和娃娃又感受到回家時其樂融融的親情溫暖。紫陽鉅源鞋服有限公司,是該縣紅椿鎮盤龍村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福建莆田鉅源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畢剛為回報家鄉幫助鄉親們盡快實現脫貧致富在家門口開辦的一家大型勞動密集型制鞋企業,該廠不但填補了紫陽無制鞋企業的空白,而且就近安置本地勞動力就業帶動其他產業全面發展尤其是解決了外出就業人員的“三留守”問題的后顧之憂。該項目總投資額1.2億元,年產成品鞋面120萬雙,為300多搬遷移民提供就業崗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的。也為紫陽“十三五”時期脫貧摘帽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扶持創業“五個一”
紫陽縣按照優惠政策重點扶持500戶個體工商創業示范戶、1000戶林下種植養殖業大戶、100戶小微企業、10戶勞動密集型企業及“1對1幫扶”(五個一)扶持創業新思路,分門別類開展對返鄉農民工的返鄉創業、大學生的科技創業、下崗失業人員的自強創業,婦女的巾幗創業、新生力量的青年創業培訓,累計發放5億元小額擔保貸款圓了1萬人的創業夢,因此帶動3萬人實現就業,使這項倍受千家萬戶歡迎的惠民政策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激發了廣大創業者的創業熱情,涌現出大批創業典型并產生及大的輻射滾動效應。通過各類政策扶持使5萬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該縣抓住全國首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這一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影響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的紫陽優勢引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積極探索積累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功經驗、造就了一大批有市場經濟頭腦、有一定積累資本、有自身創業能力的成功人士,已成為紫陽創業就業的一大寶貴財富。紫陽緊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積極鼓勵一批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帶回一筆資金返鄉創業,引進一批技術,扶持一批勞動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帶動一批產業,吸引安置一大批城鄉勞動力就業、引領脫貧致富,促進縣域經濟全面發展。其蒿坪硒谷創業園,紅椿、毛壩、向陽新社區工廠,高橋“兩遠”(鄭遠元修腳社區、李遠權社區工廠)以及縣城“兩園”(萬都創業園、電商孵化園)等已吸引一大批返鄉人員安身立業、圓夢創業。
栽得梧桐引鳳凰
“樓上住新房、樓下開工房”,紫陽搶抓脫貧攻堅、陜南循環發展、蘇陜扶貧協作等重大歷史機遇,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攻堅精神筑巢引鳳。按照“招、建、管”總體工作思路,“內引外聯、建管并重、協同發展”,千方百計招項目,圍繞社區建廠區,通過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用工補貼、勞動保障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程“一條龍”、“金牌店小二”服務模式,為企業營造寬松、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全縣“新社區工廠”的發展壯大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措施。重點開發污染能耗低、就業容量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新社區工廠”。 先后通過招商引進毛絨玩具加工、服飾加工、農產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等20家企業入駐紫陽城鎮移民安置社區,就地就近解決就業達2000余人,帶動貧困戶就業1000余人,受益人群超過3000人。從而走出一條城鎮興辦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緊密結合的“新型社區工廠”的新路徑,有力促進外出務工勞動力迅速“回流”返鄉創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一方面讓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快速脫貧致富,一方面讓他們很好地照顧好家庭老人和小孩等“三留守”突出問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