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楊升)郭長根,紫陽縣漢王鎮興塘村一組村民,同時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些年因母親患病花了不少錢導致家庭經濟困難,通過鎮村的核查被納入了貧困幫扶對象,但郭長根并不滿足靠享受國家政策過日子,等到母親病情好轉,他便開始張羅起發展產業了。養雞、養豬、養牛、養魚、種水稻樣樣發展,依靠著國家的扶貧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郭長根一家很快就脫了貧,成了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8年,安康市環境監察支隊、安康市環境應急中心包抓幫扶漢王鎮興塘村,郭長根聽說后,主動找到駐村第一書記崔順峰,希望通過幫扶部門的幫助擴大養殖規模,同時也希望利用自己多年的養殖經驗和銷售門路幫助本村其他的貧困對象增收脫貧。
崔順峰當即表示要大力幫扶這類積極主動作為的貧困對象,以此來帶動其他貧困戶摘帽脫貧。在得到單位領導的同意后,駐村第一書記崔順峰和駐村工作隊長楊升在村支書陳顯潤的引導下利用5天時間走訪了全村50余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詳細統計了貧困戶發展養殖產業的意愿,再綜合鎮村包聯干部統計的數據,通過村“兩委”會議研究討論,計劃由市級包抓幫扶單位從辦公經費中協調資金3萬元向貧困戶發放3000羽雞苗,并成立以郭長根為法人的養雞合作社。關于雞苗品種的選擇,在單位領導的建議下,兩名駐村干部赴鎮坪縣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最終確定了適合興塘村水土環境的“黑撒拖”和“青腳麻”兩種雞苗。
考察結束回村不久,市級包抓幫扶單位、漢王鎮政府和貧困對象100余人齊聚興塘村委會舉行養殖技能培訓和雞苗發放儀式,在場的貧困對象均領到了發放的雞苗。接下來的一周,兩名駐村干部和鎮村干部為成立養雞合作社做了大量工作,多次赴紫陽協調手續,一番努力之下,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政務大廳窗口取得了合作社的營業執照,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合作社成立當天就有近20戶貧困戶申請入社,不到一周時間合作社社員規模就達到了近40戶。
合作社成立后,各項工作就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郭長根每天抽出閑暇時間到其他貧困戶家中查看雞苗發育情況,并指導他們科學喂養;鎮村干部就合作社發展事宜多次與縣鎮農業部門取得聯系,在他們指導下,確保合作社規范運行;此外,還邀請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多次到村指導養殖技術;市級包抓幫扶單位領導也多次到貧困戶家中查看雞苗飼養情況。
2018年中秋節前,養雞合作社飼養的近4000羽土雞出欄銷售,不到半個月便銷售一空,社員們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依靠這“第一桶金”,社員們立即購進一批雞苗加緊飼養,趕在2019年農歷春節前出欄銷售,又收獲了一筆不小的收入。養雞產業已成為興塘村一項短期可持續發展產業,老百姓只要聽說是興塘村的土雞都會一搶而空,養雞產業也儼然成為該村一張“名片”。
2019年4月,市級幫扶單位給興塘村15戶未脫貧的弱能貧困戶發放了600只雞苗,郭長根的養雞合作社立即將他們吸納成為社員,相比于一般貧困戶,面對這些弱能貧困戶合作社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幫助他們飼養和銷售。郭長根表示,將盡自己所能把養雞合作社越辦越好,以此來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