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波 黃紛
1月17日,臘月二十三,農歷小年,在紫陽縣城廣場舉行的年貨節上,隨著購置年貨的人數增多,攤位前很快就擠滿了人。放眼望去,100多家參展商各色各樣的產品吸引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有的在展位前駐足詢價,有的則正在交易,涌動出濃濃的年味。
“今天我們公司參加這個活動,在現場得到很多群眾的認可,大家試過我們的艾草產品都非常喜歡,希望這樣的活動每年都舉辦,對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宣傳和推廣。”紫陽縣毛壩鎮華會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華說。
王華是土生土長的紫陽人,外出打過工,在網上做過服裝生意。2010年他回到紫陽縣毛壩鎮創業,從事餐飲行業,2016年,成立紫陽縣華會實業有限公司,通過流轉村民土地打造艾草基地,每畝純收入突破2000元,2019年幫助當地180戶群眾增收72萬元。投資500余萬元建成的艾草加工廠,于去年7月開始生產艾條、艾絨、艾柱和足浴包等產品。目前,王華的艾草版圖還在逐步擴大,他計劃3年內新發展艾草2000畝,覆蓋毛壩全鎮11個村。
在紫陽,像王華這樣的創業青年越來越多,優質的創業環境和脫貧攻堅的好政策,給了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這座小城正在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今年46歲的岳秀麗是紫陽縣高灘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天下午不到1小時,她兩手就被各式年貨占據,準備滿載而歸。
“在外面打工一年到頭了,回來逛逛買點年貨,想早一點回家見老人孩子。”岳秀麗說,2017年她和丈夫二人參加了紫陽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組織的免費修腳培訓,目前夫妻二人在浙江省衢州市從事修腳行業,兩口子月平均工資有10000元左右,除去花銷一年下來能攢8萬多元,順利實現了脫貧,日子越過越好了。
與岳秀麗一樣的,還有來自仁和國際安置社區的李明武,他和妻子劉作安最近幾天沒事便會來逛年貨節。
“今天準備給家里把春聯買了,順帶著再買點肉和酒。這樣子才有年味嘛!”李明武開心地說道:“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現在的日子天天像是過年!”
去年7月,他們一家4口從交通條件落后的鄉鎮搬到了縣城的安置中心,徹底告別了過去“出門一身泥”的生活狀況。如今,李明武在仁和國際安置社區當保安,妻子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干保潔,兒子通過足浴培訓,現在浙江寧波就業,月工資4000余元。女兒李麗麗在城小就讀四年級,實現了搬遷后享受優質教學資源,就近入學。
紫陽縣城道路窄、空間小,人口密集,城市基礎條件薄弱,歷年來,縣城中心的紫府路沿街擺攤設點、出店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堆在春節前成為常態,交通擁堵、管理混亂。對此,紫陽縣繼2019年后,繼續取締紫府路馬路市場,設置西關廣場、河堤路紫陽港、任何咀三個臨時年貨市場,臨時年貨市場為期12天,時間從1月12日(農歷臘月十八)開始至1月2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結束。同時,紫陽縣住建、城管、市場監管、經貿等部門嚴格劃行規市,強化服務管理,努力營造歡樂、祥和、有序的購物環境。
與去年相比,今年紫陽縣年貨節除了設置食品、酒水飲料、生鮮水產、年慶用品等展區外,還為全縣17個鎮設置1至3個展位,供其展銷紫陽富硒茶、任性魔芋、玉米營養餐、芝麻糖、紫陽味道和鄉愁系列年貨大禮包等多種富硒特產,各類產品采取倉儲式銷售,實惠便宜,為老百姓打造安全、實惠、豐富的年貨采購平臺。
從紫陽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已經連續舉辦兩年的年貨節,每年能夠吸引幾萬人次前來購物,進一步滿足了群眾購物需求,助推了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帶動了冬季文化旅游活動,營造了整潔有序、安全穩定、繁榮和諧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