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剛
“早春茶很珍貴,若不按標準采摘,會導致鮮葉質量參差不齊,保證不了早春茶的品質,價值大大降低。”2月26日,在紫陽縣城關鎮太平村4組村民盧作友的茶園里,該縣茶業發展中心農藝師邱紅英正在為村里40多名茶農做春茶采摘和春季茶園管護技術培訓。
雨水剛過,氣溫回暖。“茶鄉”紫陽縣處處涌動發展活力,廣大茶農搶抓晴好天氣,積極開展整地施肥、修剪茶園等農事活動,碧綠蔥翠的茶山上、青翠欲滴的茶園里,隨處可見一派紅紅火火鬧春耕的繁忙景象。
走進紫陽縣產茶大鎮煥古鎮春堰村,宏威富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園基地里,工人們正在忙著除草、施肥,現場一片忙碌。“公司已于正月十六全面復工。復工前,我們對公司員工和周邊農戶做了疫情防控知識宣講和業務培訓,每天進行兩次體溫檢測,并為工人配發了口罩,所有工人必須佩戴口罩才能進入基地生產作業。同時,我們還建了專門的員工宿舍和員工食堂,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為春茶生產做足準備。”該公司負責人張威武說。
位于煥古鎮大連村的標準化茶園里,種茶大戶袁光發對春季茶園管護格外重視。目前他已發展17畝茶園,年收入達14萬元。袁光發說,茶園就怕“倒春寒”,去年他家茶樹凍傷了不少,春茶少掙了很多。這不,立春一過,他就組織勞力到茶園里給茶樹培土、修剪、施肥,提前聯系采茶工人。看著一壟壟即將吐出新芽的茶樹,袁光發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近年來,煥古鎮將茶產業作為富民強鎮的第一產業來抓,已經成立了74家公司和8個專業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持續發力帶動茶農增收,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綠茶示范鎮,茶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托起了廣大群眾的脫貧致富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煥古鎮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茶生產。截至目前,全鎮所有茶葉企業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中,全面完成2.8萬畝茶園管護,82家茶葉加工企業生產準備工作全部就緒。針對春季采茶“用工荒”“銷售難”等問題,該鎮也出臺了相應的辦法和應對措施。
同樣,在紫陽縣城關鎮和平茶廠、紫沁茶廠和雙橋鎮康硒天茗茶葉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人師傅正在忙著對加工設備進行檢修調試,對車間進行通風、消毒,儲備了口罩、消毒液、測溫儀等防疫物資,發布了招工用工信息,一旦春茶開園采摘,便可開足馬力生產。
茶葉是紫陽的特色優勢產業,在全市茶產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該縣茶葉種植面積24萬畝,年產茶7538噸,茶葉農業產值達18.62億元,榮膺“2019中國茶業百強縣”稱號,上榜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作為全市產茶大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紫陽縣堅持疫情防控和春茶生產兩手抓、兩不誤,搶抓疫情期間大量勞動力不外出的有利時機,發動組織群眾加強茶園管理,積極募集采茶工人,提前做好采茶工具、加工場所的清潔消毒與設備調試檢修,按規定做好采茶工人的健康信息登記備案和防疫知識培訓工作。該縣茶業發展中心派出技術指導組,巡回各鎮進行技術服務指導,幫助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制定疫情防控與生產方案,做好開復工報批工作,為復工生產做好準備。
該縣還制定出臺了《紫陽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產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產業精準扶貧實施辦法》《脫貧攻堅到戶產業項目扶持辦法》等系列扶持政策,干貨滿滿,條條“硬核”措施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精準對接了當下企業復工復產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給廣大企業特別是茶葉企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注入了一針“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