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志貴
5月8日,筆者獲悉:紫陽縣人社局在疫情防控期間對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工作卓有成效、貢獻突出,被評為全省“農民工返崗復工幫扶工作先進單位”;紫陽縣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主任蔡斌、就業股股長張健分別被評為“先進個人”,受到省人社廳表彰。
紫陽縣每年有8萬余人在外務工,其中修腳從業人員達4萬多人,僅湖北就超過5000人,防控任務艱巨、就業壓力大。該縣人社局按照中省市縣關于做好疫情期間就業服務工作的要求,積極幫扶農民工返崗復工,制定十條政策措施,采取“三三制”分流法,通過幫助企業用工融資、外出就業服務、線上技能培訓“三管齊下”解決企業和農民工實際困難,通過對企業和農民工開展“點對點”“門對門”“面對面”服務模式,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農民就業兩手抓、兩不誤。
點對點,春風拂面暖民心
2月21日,紫陽縣人社局在縣城清水廣場組織2020“春風行動”歡送儀式,經過縣鎮村三級人力資源勞動保障和醫療衛生等部門嚴格摸底排查篩選的四批380名農民工,被11輛“暖心大巴”分別送往蘇州市吳中區維信電子廠及江蘇、北京等地務工。
截至3月底,紫陽縣人社局采取“暖心大巴”“火車專列”“點對點”接送的方式,累計組織9800余農民工返崗復工(其中貧困勞動力2800余人),充分發揮了人社主管部門“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職能作用。
“作為疫情防控和返崗復工幫扶工作的成員單位和重要職能部門,加大宣傳動員組織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工、更多的貧困勞動力盡快返程返崗務工,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快速脫貧致富奔小康,是人社局義不容辭的責任!”紫陽縣人社局局長李曉華說。
門對門,社區就業挑大梁
疫情期間,紫陽縣人社局從企業復工復產、勞動用工、員工免費技能培訓、貧困勞動力用工補貼、就業扶持獎勵等方面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程“一條龍”“金牌店小二”服務模式,為入駐紫陽企業營造了規范、安全、寬松、良好、舒心的投資發展環境,為全縣新社區工廠的建設與發展壯大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保障措施。
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以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75家,吸納移民搬遷群眾就業2500人,其中貧困群眾超過1000人,受益人群超過10000人。一方面讓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快速脫貧致富,另一方面使他們能更好地照顧家庭,解決了“三留守”突出問題,充分發揮了社區工廠在疫情期間“居家就業”的產業優勢,收到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面對面,足不出戶學技能
紫陽縣嚴格按照國家人社部和全總《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的要求,充分發揮技能脫貧“紫陽經驗”的全國品牌優勢和全球最佳減貧案例的社會影響力,嚴格落實職業技能培訓疫情防控責任,防止因人員聚集帶來傳染風險,積極落實職業技能培訓疫情防控責任,充分利用手機辦公APP開展線上培訓,讓廣大參訓學員足不出戶就能參加技能培訓,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技能培訓兩手抓、兩不誤。
2月21日,在紫陽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多媒體教室,一堂別開生面的課程正在進行。紫陽縣美發師培訓班講師崔建通過網絡,向來自全縣各個鄉鎮的首批數十名學員傳授美發專業知識并進行現場演示。培訓還將疫情防控知識等健康教育內容納入線上課程,以此提升學員健康素養和技能水平。
與此同時,該縣抓住清明節前春茶上市的黃金時期,通過“萬人線上技能大課”開展茶產業專場業務培訓,通過“紫陽在鄂修腳師線上技能培訓”和“線上創業培訓”等多層次、多形式、多場次、多工種專業線上技能培訓,為各類學員提供豐富便捷高效的線上技能培訓,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技能培訓,促進技能培訓良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