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鄒益山)日前,紫陽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深入到相關鎮及部門對民生實事、工業園區、相關企業等項目進行實地調研,并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開出“良方”,助推縣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疫情發生后,紫陽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呈現穩步復蘇態勢。但該縣自然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重大投資項目嚴重不足、招商引資落地項目少,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回流人員增多,就地就業機會更少,收入降低;以茶葉為主的農業產業規模效益不高,文化、旅游等新興服務業少,旅游業帶動消費的聚集效應不強,市場主體生存發展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經過認真研判,紫陽縣人大常委會開“良方”,建議縣政府要持續做強以茶業為主導的富硒產業,扶持培育茶葉企業,引進專家進行新產品開發設計,組建專業銷售團隊到全國各地開拓茶葉市場;要將產業獎補與生產掛鉤,擴大農業保險范圍,積極培育現代農業園區,多渠道拓展農民增收;要充分發揮紫陽縣修腳行業領頭人及門店遍布全國的優勢,大力發展修腳配套產業;要制定合作開發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紫陽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外商投資人加入到紫陽縣旅游建設;要強力抓好項目建設,搶抓中省投資機遇,建立“十四五”重大項目庫,積極對接申報項目。同時,要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結合縣情,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尋求持續發展之策,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