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鄭曉虎
大雪至,仲冬始。家住紫陽縣城關鎮大力灘村的伍春蘭開始盤算著一年來的收入。對于伍春蘭來說,這一年過得跌宕起伏,好不容易摘掉了貧困帽子,可一場大病讓這個家庭開始面臨返貧風險。
伍春蘭的大額醫療支出引發“安康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數據平臺”預警。城關鎮安監站干部朱勝民是伍春蘭的幫扶責任人,上門走訪了解情況后,朱勝民與相關部門對接。隨后,低保、大病救助、慢性病補助等一系列幫扶措施馬上落實了下來,讓這個家庭渡過了難關。
今年年初,“安康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數據平臺”正式運行,該平臺通過農戶申報、村組排查、數據對比等方式,收集紫陽縣8萬余戶28萬余名農村常住人口的防返貧數據信息,將2897戶9990人按照程序納為監測對象,根據風險點“量身定制”幫扶措施。
“通過數據實時比對和分析,致返貧問題一目了然,接下來的幫扶政策就能精準到位。”紫陽縣扶貧信息監測中心主任劉釗說,“下一步,縣信息監測中心將對脫貧戶、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件等剛性支出較大、收入大幅縮減導致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加大預警監測。”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自然災害引發的返貧風險更是紫陽縣面對的一大挑戰。今年,紫陽縣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城關鎮雙坪村黨支部副書記葉應笙回憶說:“今年9月,雙坪村道路塌方52處,對農產品銷售造成了較大影響。”
雙坪村全域為秦嶺生態保護區,全村有茶園5200畝、橘園1200畝。今年,省科技廳在這里包抓扶貧項目“茶橘套種”新品種金錢橘。村民張永久說:“家里有10多畝茶園,‘茶橘套種’后,春夏賣茶葉,冬天賣橘子,1畝地能掙1萬塊錢。”但由于強降雨導致全村道路受損嚴重,張永久每天便騎著摩托車前往縣城售賣橘子。
這段時間,葉應笙和省科技廳駐雙坪村第一書記張薇,積極對接縣交通運輸局、縣鄉村振興局,還動員村上的黨員干部和能人大戶帶頭捐款,目前全村已自籌資金17萬元。“不等不靠抓緊時間搶通道路,募捐的資金我們會全部用到主干道的搶修當中。產業方面,省科技廳會在農產品深加工上給村里做好規劃,為村子后續的增收提供保障。”張薇表示。
目前,紫陽縣已及時出臺16條政策措施,防止因災返貧致貧現象發生。同時,全縣及時確定62個道路交通項目,現已全部開工,完工5處。
紫陽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哈紅黎表示:“茶葉是紫陽縣第一大主導產業,要緊扣茶產業,將群眾有效鑲嵌到產業鏈上,打造茶葉品牌,擴展營銷渠道,持續做大做強富硒茶產業,帶動群眾實現長效增收,切實防止返貧現象出現,推動鄉村振興快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