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忠良
今年以來,紫陽縣向陽鎮黨員干部主動深入基層、傾聽民意、回應關切、解決問題,積極把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惠民利民實績,讓群眾看得見變化、摸得著實惠、感受到溫度。
在向陽鎮街道社區,居民王福星房屋旁的下水道受損,污水肆意橫流,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給出行帶來極大不便。王福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走訪干部反映了問題,沒想到鎮干部當場就聯系了維修工人。從實地查看情況到購置新管道,再到完成更換維修,整個過程僅用了3個小時,原本難行的梯步恢復了整潔暢通。王福星看著煥然一新的下水道,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在太月社區,群眾的“路燈期盼”也很快變為現實。社區通過組織院落會、開展全覆蓋入戶走訪,收集到不少群眾反映的“部分路段沒有路燈,夜間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干部將此事記在心上,根據實際路況反復勘察,最終在合理地段安裝了10盞路燈。
營梁村的王自貴也曾為用水問題犯愁。他所居住的公路沿線,13戶農戶長期因缺水而困擾,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期,生活和生產都受到嚴重影響。
營梁村干部得知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詳情,召開村民 “一事一議”會議,大家共同商議解決方案。
隨后,新建兩座攔水壩和兩個3立方米蓄水桶、鋪設3000米PE25管道……一系列舉措有條不紊地推進,徹底解決了13戶農戶的飲水難題。如今,打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淌,王自貴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今年5月以來,雞鳴村遭遇連續高溫干旱天氣,地里的煙苗面臨著“渴死”的風險,煙農們急得團團轉。向陽鎮迅速行動,籌集1.5萬元抗旱資金,調配2臺水泵、2輛運水車、8個蓄水桶以及2000米水管,精心構建起“抽水、送水、儲水、灌水”的立體供水網絡。鎮村干部嚴格落實包片責任,頂著烈日深入田間地頭。在煙田里,他們既是督導者,實時查看移栽進度,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確保抗旱措施精準落地,更是服務者,幫煙農協調解決灌溉設備故障、水源調配等實際困難。
從街道社區快速修復的下水道到太月社區點亮夜空的路燈,從營梁村暢通的飲水管道到雞鳴村煙田里的抗旱身影,向陽鎮用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以高效落地的“民生速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截至目前,全鎮共解決群眾“急難愁盼”82件,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