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傳承潤童心 |
| 通訊員 吳仝 廖輝一塊塊柔軟的版畫板,一雙雙專注的眼睛……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傳承之旅正在上演。近日,“非遺版畫親子傳承營”活動在旬陽市白柳鎮愛心托管驛站溫情開展,來自旬陽市版畫院的老師帶領家長和孩子們共同體驗版畫創作的魅力。活動現場,孩子們化身“小小版畫家”,......[更多詳細] |
|
| 麻虎鎮繪就鄉村文化新圖景 |
| 本網訊(通訊員 雷應坤)今年以來,白河縣麻虎鎮以“文共體”建設為契機,錨定“文化鑄魂”目標,緊扣“文化資源整合、服務精準供給、文旅產業融合”的實踐路徑,全力構建富有活力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文化中心設施全,群眾排練笑聲甜。”近期,由“文共體”麻虎鎮分中心精心編排的集......[更多詳細] |
|
| 講文明 樹新風 | “社區課堂”唱響幸福旋律 |
| 通訊員 王海云 王定藝秋日的風帶著草木清香,穿過平利縣八仙鎮八仙社區的窗欞,將教室里的熱鬧聲響傳向遠方——這里有孩子的歌聲,還有社區老人們的歡聲笑語。這個被居民稱為“社區課堂”的地方,已成為八仙社區2000多名群眾心照不宣的“新去處”。它不只是一間教室,更是一個“社......[更多詳細] |
|
| 群眾的“醫”靠——平利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紀實 |
| 記者 田丕 張喬 殷婷最近70多歲的袁朝政大爺心情格外舒暢,好心情不僅僅來自身體的舒適,更重要的是,節省了來回一趟30多公里去衛生院檢查的路程。袁大爺所在的烏藥山村,地處巴山腳下,現在村衛生室不僅有了彩超、心電圖和常規化驗檢查等設備,而且每天都會有一名醫生、一個檢驗員和一個護士......[更多詳細] |
|
| 嵐皋把女性健康科普宣教活動搬進“村BA”賽場 |
| 通訊員 郭麗九月的嵐皋,“村BA”賽事的吶喊聲此起彼伏。9月24日晚,這場體育盛會迎來特殊“主角”——“‘硒’望嵐皋·‘健’證她力量”女性健康科普宣教活動,把“兩癌”預防、HPV疫苗政策、健康檢測等服務搬進賽場,讓群眾在觀賽間隙收獲健康實惠,為......[更多詳細] |
|
| 市人民醫院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理事會成立 |
| 本網訊(記者 陳俊)9月23日上午,安康市人民醫院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召開理事會成立大會暨一屆一次會議,安康市人民醫院院長當選為醫療集團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這是市人民醫院快速、全面落實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印發〈安康市一體推進“三區”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更多詳細] |
|
| 讓村民在家門口共享優質醫療服務 |
| 通訊員 王金娥 劉長兵“我這皰疹,看了七八天就好了,效果很好。下午就要出院了,現在我們看病都很放心!”9月13日,在寧陜縣江口中心衛生院住院一周的馬大媽正在病房收拾東西準備出院,她臉上洋溢著康復后的喜悅。藥劑師為患者配藥作為鎮級衛生院,醫療資源薄弱是曾經面臨的現實問題,一些檢......[更多詳細] |
|
| 八仙鎮龍門村組建合唱團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
| 本網訊(通訊員 王海云)連日來,平利縣八仙鎮龍門村以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為契機,創新打造“紅色文化+群眾文藝”特色品牌,本鎮熱心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村民共同組成龍門村農民合唱團,成為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的亮麗名片。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群眾文藝煥發新生。借力紅......[更多詳細] |
|
| 白河素質教育成果展亮點紛呈 |
| 本網訊(通訊員 周驍)近日,白河縣中小學及幼兒園素質教育成果展在縣體育場圓滿舉行。本次活動以動靜結合的形式,立體呈現了全縣推行“五育并舉”深化素質教育取得的顯著成效。展覽內容豐富多彩,涵蓋編織、剪紙、茶藝、書法、繪畫、勞動教育、美育藝術、學科教學與科技創新等多個板塊,全面......[更多詳細] |
|
| 嵐皋“村BA”:奏響“文體旅商農”交響曲 |
| 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楊皓 許海波對于頭頂鑲嵌“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諸多金字招牌的嵐皋縣來說,如何把名片轉化為流量、把光環轉化為消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是擺在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更多詳細] |
|
| 石泉縣發布第二期教育提振三年行動計劃 |
| 本網訊(通訊員 許啟軍)日前,石泉縣第二期《教育提振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印發。作為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該計劃聚焦“八大行動二十三項重點工作”,以強化辦學條件、教師隊伍、教育業績“三個一流”建設為核心,接續深化教育綜合......[更多詳細] |
|
| 我市舉行教育數字化領導力培訓 |
| 本網訊(通訊員 唐琳 許啟軍 石佳)近日,由市教體局組織、市數字教育發展中心(市電教館)承辦的教育數字化領導力培訓順利舉行。培訓通過參觀交流、案例分享、專題講座及前沿技術體驗等多種形式,推動參訓人員共同探索教育數字化創新路徑,強化區域協同與經驗互鑒,進一步推進數字技術賦能教......[更多詳細] |
|
| 宋家鎮:演好身邊事 唱好心中情 |
| 通訊員 張琳琳 鄧瑞郁郁茶山見證文化惠民連臺好戲,聲聲鄉音激活群眾文化蓬勃生機。每周五晚,白河縣宋家鎮太平社區文共體聯合子中心廣場上如約蕩著歌聲與歡笑,“茶香大舞臺,有才你就來”群眾文化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沒有華麗的燈光音響,沒有專業演員陣容,群眾就是舞臺的主角。一場場......[更多詳細] |
|
| 以“貫通式教育”點亮孩子的未來 |
| 通訊員 邱新勇在秦巴腹地、漢水之濱,有一所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學校——安康中學教育集團初中部。學校以“貫通式教育”為引擎,在基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奮楫前行。自2024年5月掛牌成立以來,在校長張志虎和其團隊的帶領下,全體師生緊緊圍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構建“五育......[更多詳細] |
|
| 茶鄉遍開“幸福花” |
| 通訊員 張琳琳 張元近年來,白河縣宋家鎮錨定“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目標,以文共體建設為核心抓手,從“護文脈、優服務、融文旅”三方面發力,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鄉村發展的硬支撐,使“幸福”二字在茶鄉大地可觸可感可享。賡續文脈,讓非遺傳承“活”在當下。對散落于青山間的35處文物遺存、傳......[更多詳細] |
|
| 紫陽二臺子社區開辦暑期小課堂,讓居民暢享“家門口的文化服務” |
| 通訊員 唐波 張緒春“孩子爸媽在外地上班,我和他爺爺不識字,到了寒暑假作業沒人管,不是玩手機就是滿社區跑,實在管不住。”紫陽縣洞河鎮二臺子社區居民張奶奶在帶孫子時遇到了這樣的困惑。二臺子社區是紫陽縣幾個較大的移民搬遷安置點之一,住著來自周邊4個鎮18個村的2000多名搬遷群眾。他......[更多詳細] |
|
| 漢陰:文化服務“沉”下去 群眾幸福“提”起來 |
| 通訊員 張輝夏日的漢陰,萬物并秀。激情四射的“村超”足球賽持續點燃盛夏熱情,綠茵場之外,錦繡漢陰正以更自信、創新的姿態,譜寫一場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賦能鄉村振興的華彩樂章。今年夏天,漢陰縣以城鄉緊密型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為牽引,持續提升鄉村文化服務能力,用心打好“文化......[更多詳細] |
|
| 漢陰:從課堂到田野的鄉土實踐課 |
| 通訊員 鄧永新近期,西安培華學院童心“培”伴支教小隊的11名成員結束了在漢陰縣澗池鎮樅嶺村的支教活動。離別之際,50多名孩子依依不舍地站在路邊揮手告別。“自7月8日起,我們在樅嶺村開展了為期兩周多的支教活動,除輔導暑期作業外,還開設了書法指導、安全教育等課程。”支教隊隊長王靜遠......[更多詳細] |
|
| 深山里的群眾健康“接力站” |
| 記者 唐正飛“譚壩衛生院嗎?安置點有人從二樓掉下來,請趕快過來急救……”7月22日中午,漢濱區譚壩鎮譚壩社區副主任邱禮成的一通急救電話,打破了譚壩衛生院的寧靜。3分鐘后救護車趕到現場,醫護人員立即進行查體,發現傷者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呼吸困難、血壓測不出、意識模糊......[更多詳細] |
|
|
|
| 王浩專題調研文化建設工作 |
| 本網訊(記者 吳單)8月25日,市長王浩在中心城區、紫陽縣專題調研文化建設工作。市政府秘書長張世波參加。王浩一行來到陜南民歌保護和發展研究中心、漢調二黃研究院、藏一角博物館,實地察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工作情況,要求圍繞滿足群眾多樣性文化需求,加......[更多詳細] |
|
| 文化“夜雨”潤心田 |
| 通訊員 劉一薇 羅妍暮色漫過街巷,白日里為生活奔忙的人們,正循著墨香、歡笑,走向一處處熱鬧的“夜間課堂”。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學藝” 的夜校熱潮,正悄然改寫著漢濱群眾的生活節奏;這個暑期,漢濱區市民藝術夜校創新開設的親子班,更讓家長與孩子以“同學”之名共度學習時光,在筆尖......[更多詳細] |
|
| 長安鎮以“文共體”建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
| 本網訊(通訊員 胡鈴鈴)近日,平利縣長安鎮長安茶城一改往日靜謐,成為全鎮最熱鬧的“百姓舞臺”。長安鎮全民K歌大賽決賽在此火熱上演,12名從初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輪番登臺,用歌聲點燃了整個夏夜。“站在臺上,燈光一照,整個人都發著光。名次不重要,開心最重要!”盡管未能晉級,長安鎮......[更多詳細] |
|
| 石泉縣喜河鎮:農家書屋成“文化糧倉” |
| 通訊員 王玉鑫走進石泉縣喜河鎮城鎮社區的農家書屋,黨建讀物、文學經典、兒童繪本、種植養殖技術手冊……各類書籍整齊排列在書架上,幾位居民圍坐在桌前靜靜品讀,孩子們則在兒童讀物區翻閱畫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這方小小的書屋,如今已成為周邊群眾充電學習的“精神驛......[更多詳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