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孫妙鴻 楊遷偉 吳蘇)9月16日,寧陜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向林農陳廷楚頒發了陜西省首本集體林地經營權證,同日還發放了全省首本集體林地收益權證。這標志著陜西省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實現重要突破,林地資源正式進入規范化、法治化管理新階段,進一步明晰了林農收益,拓寬了資源轉換路徑。
寧陜縣被譽為“秦嶺綠肺”,森林覆蓋率96.24%,人均林地面積76畝,林業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存在林地資源創新利用不充分、林農收益不明顯等問題。2024年,寧陜縣被列為省級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后,迅速制定實施方案,積極推動林地經營權、收益權等確權登記,有效激活林地經營和資產變現能力。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寧陜縣已完成林地資源流轉3.1萬畝,培育林業經營主體161家,發展林下經濟18萬畝,養殖林麝2200余只,初步形成生態林業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林業碳匯交易、森林康養旅游等新業態,推動生態價值有效轉化。全縣實現林業碳匯交易700萬元,建成安康市首個碳匯監測示范樣地;林下經濟年產值超12億元,占全縣林業總產值的60%以上。另有2萬余畝碳匯林即將進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探索“不砍樹也能致富”新路。
“拿到這本證,心里踏實了,敢投入了,擴大產業規模更有底氣!”剛拿到經營權證的陳廷楚高興地說。在同期召開的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現場交流會上,陜西省林業局林業改革發展處處長王毅表示,寧陜縣率先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同步發放集體林地家庭承包權、林地經營權證與收益權證,初步構建起權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集體林權體系,為統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