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黃慧慧 見習記者 莊雅茹)10月23日,我市舉行老齡事業發展新聞發布會,旨在全面呈現我市人口老齡化形勢與老齡事業發展成效,進一步凝聚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共識。
我市于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2020年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4年底,我市65歲及以上人口達40.58萬人,占比16.55%,預計到203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0萬人,占比將突破21%,進入超老齡社會。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下功夫,推動我市老齡事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養老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全市已建成標準化養老機構167家,提供養老床位2.39萬張,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800戶,發展旅居養老機構10余家,推動97家醫療機構與139家養老機構簽約開展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
政策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萬元,漢濱區、旬陽市、高新區每年不少于300萬元,其他縣(區)每年不少于200萬元,專項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保障;
銀發經濟發展活力迸發。通過培育引進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和國有企業參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培育或引進連鎖化市場主體4個,推動養老服務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
旅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安康生態優勢,打造省級旅居養老示范基地9個、旅居養老機構8家,醫養結合示范項目8個,12條精品康養旅游線路將秦嶺山水、漢水風情與富硒美食完美融合;
老年人社會參與度顯著提升。積極實施“三秦銀齡行動”,組建由老專家、老領導、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等100多名老人構成的“銀齡志愿服務隊”,創新開展“七彩銀齡”志愿服務項目;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扎實推進。通過不斷完善社區適老化設施、優化為老服務體系,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目前已有8個社區創建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此外,市人社部門積極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強化部門聯動,推行待遇領取資格認證“135”工作機制,采取多種形式滿足老年群體的認證需求;市衛健委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健康管理、上門健康指導等服務,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保障;市醫保局不斷健全四級醫保經辦體系和服務網絡,推動醫保服務下沉延伸,實現服務窗口全覆蓋,拓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讓醫保報銷更便捷。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貫徹省委、市委工作部署,重點推進完善政策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強化社會協同三方面工作,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持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優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應對機制,全力推動我市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