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義林
深秋的漢陰縣漩渦鎮,金黃的稻田與錯落有致的民房相映成趣,村道上的文明標語與村民臉上的笑容交織成景。在這片浸潤著耕讀傳家的土地上,一場以孝義善舉培育、道德評議深化、厚養薄葬倡導、移風易俗引導等為核心內容的新民風建設,正悄然改變著鄉村治理的生態圖譜,為漩渦鎮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前覺得各家過各家的日子,現在大家坐在一起說說,誰家兒子媳婦孝順,誰為村里做了好事,臉上有光。風氣正了,心里也亮堂了。”在金星村第三季度道德評議會上氣氛熱烈,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們圍坐一起交流,身邊那些孝老愛親、熱心公益的榜樣被一一列舉;一些生活陋習也被善意地提出,在平和討論中達成改進共識。這并非簡單的“紅黑榜”,而是一個明辨是非、成風化人的公共平臺。
金星村由以前的柏家村和金星村合并而成,通過道德評議,評出導向,議出新風,凝聚了人心,增強了認同感,真正將大家擰成一股繩。這股向善的力量,成為社會治理最堅實的基石。

漩渦鎮開展敬老愛老活動,守護老人健康
近年來,漩渦鎮大力培育“孝義善舉”,不僅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更鼓勵“厚養”。21個村(社區)里,志愿者們定期上門看望孤寡老人,幫做家務、拉家常;逢年過節,豐富多彩的敬老活動讓老人們笑逐顏開。更可喜的變化發生在觀念里,“厚養薄葬”新風逐漸吹散鋪張浪費的陰霾。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用簡約而莊重的方式告慰逝者,將更多的財力精力投入對老人生前的關懷與贍養。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新民風看似是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工作,但其產生的巨大能量,卻實實在在地投射到漩渦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中,成為推進各項工作的“隱形引擎”。

鎮村志愿者宣講新民風建設內容
當外來投資者看到漩渦鎮上下同心、群眾思進的精神風貌,感受到這里和諧穩定、安全有序的社會秩序,投資的信心自然會大大增強。在7月1日舉行的慈善助力鄉村振興募捐大會上,100余名漩渦鎮企業負責人和返鄉創業人士積極參與。“選擇漩渦鎮,不僅是看中了這里的資源,更是看中了這里的人心和風氣。能參與漩渦的發展,我們倍感榮幸。”在建項目負責人坦言。
在“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中,難免遇到征地、拆遷、施工協調等難題。過去,可能有不小的阻力;而今,新民風建設培育出的集體意識、奉獻精神和互相理解的美德,在此刻發揮了關鍵作用。村民們更能從大局出發,支持項目建設。堰坪村在建設旅游路時,需要拓寬道路,涉及征遷部分村民的土地和房屋。在道德評議和鄉賢理事會的溝通下,村民們主動支持,為項目“讓路”,確保工程順利推進。雙河村曾經享受過民生保障政策的村民,主動做其他群眾的思想動員工作……近年來,花棲玥民宿、飛蔦集等一批文旅項目先后落戶漩渦鎮。這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場面,正是新民風催生的寶貴成果。
新民風建設提振了群眾的“精氣神”,從“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的愿望強烈。群眾意識到美好的生活需要親手創造,項目的落地就是發展的機遇。在建設鳳堰古梯田景區的旅居康養項目中,全體農家樂業主不僅積極參與,更主動加入特產銷售等配套產業中,共享發展紅利。如今,第一批次11戶旅居康養示范戶改造即將完工投用,富硒糧油、茶葉、果蔬等農副產品正借助文旅“快車”走進大城市……新民風塑造的奮斗精神,正轉化為推動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游客前往鳳堰景區游玩
“雙節”期間,游客如織,“世界鳳堰·康養漩渦”聲名遠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自駕到鳳堰景區,并到吳氏家訓展覽館打卡駐足,驚嘆于這里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生命奇跡的同時,更對著傳承百年的家訓文化嘆為觀止。如今的漩渦鎮,既能感受到項目建設熱火朝天的“發展速度”,也能體會到新民風帶來的“人文溫度”。一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