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麗
在嵐皋縣石門鎮莊房村,50歲的唐科翠一邊與病痛磨難抗爭,一邊和丈夫借政策“東風”發展養殖,還把智力殘疾的哥哥照料得細致周全。她在布滿荊棘的生活中為家人開辟出了一條希望之路。
命運的考驗從幼年起就未曾停歇。1歲時,唐科翠不慎摔倒導致左手骨折,那時家里條件艱苦,父母未能及時送她就醫,只能任其自行恢復,最終落下左手腕關節畸形的終身殘疾。12歲那年,她在剁豬草時不慎切斷了左手拇指,讓本就殘缺的左手雪上加霜。
后來,經人介紹,唐科翠與同是家境困難的曹英會喜結連理。原以為有了丈夫的陪伴與分擔,日子能慢慢好起來,可命運的打擊并未停止。25歲那年,她開始頻繁出現昏厥癥狀,就醫后被診斷為癲癇。隨著年歲增長,她的身體狀況愈發糟糕,整個左側身體漸漸出現麻木癥狀,左腿明顯比右腿纖細,行走也變得不太利落。即便生活布滿荊棘,唐科翠卻從未被壓垮,骨子里的韌勁支撐著她一次次站起來。
“我身體不好,丈夫沒法出門打工,怕我一個人在家出意外。后來鎮村干部一直鼓勵我們搞點養殖,我們就想著喂些豬、養些牛,等出欄也算一筆收入,日子總能慢慢好起來。” 回憶起當初創業的初衷,唐科翠的語氣里滿是對生活的期許。
2019年,唐科翠與丈夫商量后,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購買了5頭豬仔和5頭小牛,正式踏上養殖之路。從此,夫妻倆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盡管唐科翠體力有限,無法承擔重活,但她從不讓自己閑著,總想著多幫丈夫搭把手。
“丈夫清理圈舍,我就跟在后面用水沖洗;他把草料剁好,我就拿去喂牲畜;他上山割草料,我就在旁邊一點點把草收攏,遞根繩子給他捆扎。我多做一點兒,他就能輕松一點。”唐科翠堅定地說。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那些日子里,他們總是比鄰里起得早、睡得晚,種地、收割、喂養畜禽、儲備草料,日復一日地辛勞從未間斷。如今,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家里已有9頭豬、5頭牛、2只羊和十來只雞。
更讓人動容的是,即便自身生活已是不易,唐科翠仍把有智力障礙的娘家哥哥帶在身邊照料:清晨幫他穿衣洗漱,再端上熱飯;換季時早早備好衣物被褥。她用一雙不太靈便的手和骨子里的堅韌、善良,不僅撐起了家里的生計,也扛起了沉甸甸的親情。
如今,兩個女兒早已成家。談及未來,唐科翠眼中滿是希望:“國家給了我們貼息貸款支持,我一直想著早點把貸款還上。等還完了,要是條件允許,還想慢慢擴大養殖規模,把日子過得更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