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譚文昌
“這樣一舉,一停,再慢慢收回來,動作就自然了,好看了!”
近日,石泉縣漢劇團的老師張勝明正在指導20余名戲曲愛好者“舞槍弄棒”,開展戲曲基本功強化訓練。
“大家看了社團大賽,覺得很有意思,就聯系我們想學一學。群眾有需求,我們就開設了這個班。”石泉縣文化館干部陸紅云介紹說:“大家的學習熱情非常高,現在館里每周二、周四定期開展漢調聲韻、形體等公益培訓課,只要有興趣的市民都可以報名。后續我們還會根據大家的需求,陸續開設新的培訓課程。”
10月中上旬,石泉縣成功舉辦“美好石泉·泉民共享”社團大賽。活動以“群眾導、群眾演”的方式,將日常生活搬上舞臺,深受群眾歡迎。
“我們參演的舞蹈《中國脊梁》和小品《街邊的那點事》排練了好幾個月。舞蹈演員都是退休的老姐妹,大家一起排練,既鍛煉了身體,也愉悅了心靈。”石泉縣城關鎮老城社區漢江藝術協會的成員孫繼紅說。
本次大賽采用“社團申報、作品初審、現場評選、頒獎展演”的模式,并邀請專業評委現場點評。賽前,石泉縣緊密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以下簡稱文共體)總中心統籌全縣文化特派員,深入各鎮開展文藝培訓和節目輔導;各分中心負責轄區內社團動員、作品收集初審與參賽指導,形成“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的高效推進機制。賽事期間,活動結合線上展播與線下評審,兼顧專業性與大眾觀賞性,累計吸引線上觀看超5萬人次。
活動在池河鎮、后柳鎮、城關鎮三個片區設分賽區,經層層篩選,選拔優秀節目進入決賽。為充分調動文藝愛好者的參與熱情,決賽分為基層鄉鎮組和城區組,讓更多基層文化愛好者登上縣級大舞臺。從分賽到總決賽,共有27個文藝社團、571名文藝愛好者參賽,累計征集作品54件,參與規模及作品數量、質量均創歷史新高。
在鄉鎮決賽現場,迎豐鎮文藝社團的舞蹈《茶山姐妹》展現出茶山姑娘的別樣風情;池河鎮文藝社團的表演唱《池河明天會更好》表達了對家鄉發展的美好祝愿;曾溪鎮文藝社團的《威風鑼鼓》則以磅礴氣勢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在城關鎮賽區總決賽上,石泉縣音樂家協會的舞蹈《定格青春》以靈動的舞姿展現青春活力;石泉縣朗誦藝術協會的《石泉賦》則以聲情并茂的朗誦,傳遞出石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風采。
近年來,石泉縣持續加強文共體建設,初步建成以縣文共體總中心為樞紐、11個鎮分中心為骨干、村(社區)子中心為基礎的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如今,在石泉的景區景點、鎮村(社區)、移民搬遷安置點等人流密集區域,文化演出、電影放映、讀書沙龍、非遺產品展銷等活動定期開展。全域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發展路徑,持續豐富了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