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五創造優質環境,高效發展
“我們通過‘以誠引商、以商引商’的方式、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引進一批實力強的大商、強商,為園區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該縣農業園區管委辦主任李成全說道。
以有機農業示范園為重點,依托巨川公司、新鑫米業、紅星米業、金福海油脂公司等龍頭企業,建設3000畝有機糧油種植基地,4萬畝富硒水稻訂單生產基地,4萬畝富硒油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已水到渠成。
(資料圖片)
另一方面,該縣強抓園區建設,結合該縣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現狀,一批具有雄厚實力和生態環保節能的農產品企業,如珠海匯川公司、西安元陽公司、安康陽晨公司等紛至沓來,他們盯住都是漢陰農業的可循環性,可持續性。
目前全縣確定的18個重點園區,其中省級園區4個,市級園區10個,縣級園區4個,覆蓋了全縣所有的主導產業,其集中帶動輻射作用十分明顯。新建元陽光伏農業、漢水春生態農業等4個現代農業園區,園區數量累計達到35個,建成產值過億的園區2個,產值5000萬以上園區5個,新建產業基地1萬畝,農業園區產值達到10億元。
園區高效,也體現在園區農民的持續增收上。漢陰縣在園區發展上有一個具體的民生目標,就是園區的發展必須關注農民增收,園區農戶收入要向城鎮居民收入看齊。漢陰農業園區帶動農戶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這遠遠高于非園區農民增收水平。劉飛霞說,“現在園區農民收入比城鎮居民收入還差一半,我們最終要實現城鄉同步這個目標。”記者了解到,這一新的農民增收目標,已寫入各園區鄉鎮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
以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被列為全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為契機,擴大“漢陰美食”影響,近兩三年來,古梯田景區道路體系建設投資1億元,這是我國北方唯一的萬畝水梯田,在樹立天人合一的經營理念同時,把移民文化建成開放式的生態博物館。與此相呼應的是,該縣先后舉行的永興坊漢陰美食文化周、首屆漢水蒸盆會、燴面片大賽等美食促銷活動,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迅速形成了密集型、原生態農產品高端營銷網絡。依托豐富的農產品,目前全縣53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自建電子商務平臺,今年以來,漢陰電商銷售總額已達2.7億元,大部分是農業相關產品,原生態農產品贏得了良好市場反應。
(攝影:姜波)
為延伸開發農業深加工,展示美味盛宴,9月21日到25日舉辦的漢陰“美食文化周”活動在安康學院盛大開幕,首次走進高校,全面展示漢陰名菜富硒宴、沈氏家宴、蓮藕宴的具體操作方法和品鑒,被譽為中國飲食文化“活化石”的白火石汆湯等24種菜肴,亮相美食文化周活動,吸引了市內外眾多游客和高校師生的熱情參與和點贊。
該縣農口部門負責人介紹到,今年漢陰農業產業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勢頭不減,新發展有機水稻、魔芋、富硒蓮藕、茶葉、紅薯等種植基地,園區農業企業達到56家,新啟動農業園區建設4個,新組建專業合作社7個,培育農業企業8家、種養大戶380余戶,農機合作社達到5個,今年全縣油料產量2.9萬噸,水稻產量突破8萬噸,蔬菜產量18.5萬噸,全縣家庭農場達到188家,累計培訓職業農民1000余人,龍頭企業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