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六堅持出生產力,長效發展
發展貴在堅持,漢陰“十一五”以來對于農業優勢的認定與堅持,使他們在傳統的農業大地上,培育出了自己獨特的花朵。“搞農業照樣有希望”,這是記者在漢陰采訪期間聽到較多的一句話。
漢陰農業的堅持體現在很多方面,魔芋產業的堅持,讓漢陰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魔芋大縣;小吃產業的堅持,讓漢陰成為全市飲食產業的排頭兵;油菜種植的堅持,讓漢陰的“油菜花節”成為省內外有影響的文化旅游盛事,每年春天都能吸引十幾萬游客入境消費。
(攝影:姜波)
為了使漢陰小吃產業化,該縣做出了《關于加快富硒食品特色小吃產業發展的決定》、出臺了實施方案、發展獎勵扶持辦法,推動這一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縣上每年拿出100 萬元專項獎補資金用于富硒食品特色小吃產業開發。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開發了“漢陰富硒宴”,指導八戶企業申報獲得了富硒食品標志認證。建立了漢陰富硒綠色產業協會和漢陰縣富硒食品特色小吃行業協會,搭建院企合作技術平臺,積極申報“陜西名菜(小吃)”,已有10種傳統菜、8種風味小吃獲得省市認定。大力打造“漢陰小吃”品牌,按照“小吃商標、食材原料、制作工藝、餐具規格、店面標識、員工服務”六統一要求,建成了“漢陰小吃標準店”5戶,建設開通了漢陰小吃網,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展示、交流、培訓、推介活動,“漢陰小吃”商標注冊正在加緊進行。去年漢陰10戶企業的產品獲得了中國安康天然富硒產品認證,全縣餐飲業實現餐費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23.9%。
小吃產業的做大做強,帶領一批小微企業的建成成長,比如炕炕饃、豆腐干、茵陳茶等先后成立多個企業。一些小吃如蒸盆子、燴面片已經成為鎮、縣的閃亮名片。
今年元月安康被確定為全省深化農村改革試點市,在新的機遇下,全市各縣區都在探索自己的道路。記者在漢陰采訪,深深為漢陰縣濃烈的現代農業發展氛圍所感染。縣委副書記劉飛霞說,漢陰一二三產業都在努力實現著均衡發展,我們目前著力打造的新產業,或者可以稱作“第四產業”,就是漢陰新形勢下的融合發展,一二三產互聯互通,能夠創造出新的業態。如果就農業而言,我們也叫“新三農”,就是“鄉愁農村、園區農業、職業農民”。
(攝影:謝小平)
在深化農村改革進程中,漢陰正在拓展自己認準的路數,把自己的農業之花培育得更加鮮艷奪目,這一切都正書寫在漢陰美麗的大地上。